茅
茅字的筆畫:8畫;
máo
ㄇㄠˊ
〔《廣韻》莫交切,平肴,明。〕
亦作“茆”。亦作“茆”。
1.草名。禾本科。
《本草》謂茅有白茅、菅茅、黃茅、香茅、芭茅等,葉皆相似。又謂夏花者為茅,秋花者為菅。俗稱茅草者指白茅。全草可作造紙原料,根莖皆可入藥。
《易·泰》:“拔茅茹。”
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“晝爾於茅。”
鄭玄箋:“女當晝日往取茅歸。”
《周禮·天官·醢人》“茆菹”漢鄭玄註:“鄭大夫讀茆為茅。”
唐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:“八月秋高風怒號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”
元周權《接竹引泉》詩:“挽之歸我廬,晴雨註屋茆。”
清焦循《荒年雜詩》:“采采墓門茅,茅根不堪吮。”
2.茅可蓋屋,因以指代草舍。
宋蘇軾《月華寺》詩:“道人修道要底物?破鐺煮飯茆三間。”
3.借指茅土之封。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二:“功無橫草,生即分茅。”
4.古國名,故城在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南。
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凡、蔣、邢、茅、胙、祭,周公之胤也。”
清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公羊傳》:“茅當讀為旄,旄正字也,茅借字也。蓋旌之飾,或以羽,或以旄……其用旄者,則謂之旄旌矣。”
5.通“旄”。竿頂用旄牛尾裝飾的旗。
《禮記·雜記下》:“禦柩以茅。”
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前茅慮無。”
《公羊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鄭伯肉袒,左執茅旌,右執鸞刀。”
6.姓。
秦有茅焦。
阅读:154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