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藏

藏字的筆畫:17畫;

I

cáng

ㄘㄤˊ

〔《廣韻》昨郎切,平唐,從。〕

“臧”的今字。

1.隱藏;潛匿。
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顯諸仁,藏諸用,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。”

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,薛公藏於賣漿家,公子欲見兩人,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。”

金元好問《九月晦日王村道中》詩:“煙光藏落景,山骨露清秋。”

2.收藏;儲藏。
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春耕,夏耘,秋收,冬藏。”

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“今君又尚厚積餘藏,欲以遺所不知何人,而忘公家之事日損,文竊怪之。”

宋蘇軾《後赤壁賦》:“我有鬥酒,藏之久矣。”

趙樹理《登記》一:“她的羅漢錢原來藏在板箱子裏邊的首飾匣子裏。”

3.懷,藏在心中。

三國魏嵇康《幽憤詩》:“大人含弘,藏垢懷恥。”

老舍《創造病》:“他不願意露出他的心事來,但是心管不住臉,正像土攔不住種子往上拔芽兒。藏著心事,臉上會鬧鬼。”參見“藏器待時”。

4.深,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裡的距離大。

《素問·長刺節論》:“刺家不診,聽病者言在頭,頭疾痛,為藏鍼之。”

王冰註:“藏,猶深也,言深刺之。”

阿英《燈市》:“都會裏如此,鄉村裏也是一樣,用縛秫稭作棚,周圍掛上雜燈,地廣約二畝,門徑曲黠,藏三四裏。”

II

zàng

ㄗㄤˋ

〔《廣韻》徂浪切,去宕,從。〕

1.儲存東西的地方。
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冬之月﹞天氣上騰,地氣下降,天地不通,閉塞而成冬,命百官謹蓋藏。”

鄭玄註:“謂府庫囷倉有藏物。”

唐封演《封氏聞見記·典籍》:“漢承秦滅學,武帝開獻書之路,置寫書之官,由是外有太常、太史、博士之藏,內有延閣、廣內、秘書之府。”

2.寶藏。

《孔子家語·禮運》:“故郊社宗廟,山川五祀,義之脩,而禮之藏。”

王肅註:“言禮之寶藏。”

《醒世恒言·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隻道他掘了藏,原來卻做了這樣生意,故此有錢。”

3.內臟。後作“臟”。

《周禮·天官·疾醫》:“參之以九藏之動。”

鄭玄註:“正藏五,又有胃、旁胱、大腸、小腸。”

賈公彥疏:“正藏五者,謂五藏:肺、心、肝、脾、腎,並氣之所藏。”

《後漢書·方術傳下·華佗》:“阿善針術。凡醫鹹言背及匈藏之閒不可妄針,針之不可過四分,而阿針背入一二寸,巨闕匈藏乃五六寸,而病皆瘳。”

《敦煌曲子詞·定風波》:“隻為藏中有結物,虛汗出。”一本作“臟”。

4.埋葬。

《列子·楊朱》:“一國之人受其施者相與賦而藏之。”

楊伯峻集釋引俞樾曰:“藏,猶言葬也。

《禮記·檀弓篇》:‘葬也者,藏也。’故葬與藏義得相通。”

唐韓愈《送浮屠文暢師序》:“聖人者立,然後知宮居而粒食,親親而尊尊,生者養而死者藏。”

5.墓穴;墳墓。

唐張鷟《朝野僉載》卷五:“左補闕畢乾泰,瀛洲任丘人,父母年五十,自營生藏。”

《金史·世祖紀》:“皇統四年,號其藏曰光陵。”

6.佛教經典的總稱。後也稱道教經典。

宋魯應龍《閑窗括異誌》:“東林施水院,本定庵居士白蓮道場,寺有藏,歲久弊甚。”

明劉若愚《酌中誌·內臣職掌紀略》:“經廠掌司四員或六員,在經廠居住,隻管一應經書印板及印成書籍,佛藏道藏番藏皆佐理之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龍飛相公》:“因教諸鬼使念佛,撚塊代珠,記其藏數。”

範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五章第二節:“龜茲、回紇在宋仁宗時五次入貢,宋朝廷回贈佛經一藏。”

7.我國少數民族名。詳“藏族”。

8.西藏自治區的簡稱。

III

zāng

ㄗㄤ

〔《集韻》茲郎切,平唐,精。〕

1.草名。
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其卑溼則生藏莨蒹葭。”

裴駰集解引《漢書音義》:“藏,似薍而葉大。”

2.通“臧”。善。

《莊子·在宥》:“不治天下,安藏人心。”

成玄英疏:“既問在宥不治,人心何以履善。”

3.窩主。

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毀則為賊,掩賊為藏。”

楊伯峻註引《義府》:“古‘藏’、‘贓’字皆作‘臧’,後人轉寫誤加艸耳。‘掩賊為臧’,言得賊之物而隱庇其人,猶今窩主之謂。”

阅读:3145

●藏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