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忮

忮字的筆畫:7畫;

zhì

ㄓˋ

〔《廣韻》支義切,去寘,章。〕

“伎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強悍,兇狠。

《漢書·地理誌下》:“鍾、代、石、北,迫近胡寇,民俗懻忮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》:“長安險固,風俗豪忮。”

胡三省註:“忮,狠也。”

2.嫉妒;忌恨。

《詩·邶風·雄雉》: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”毛傳:“忮,害。”

宋王安石《上曾參政書》:“彼常人之心,區區好忮而自私,不恕己以及物者,豈足以量之邪?”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一:“文秀既敗可望,後收其潰卒,到精銳五萬,屯守貴陽……而定國忮之,召還雲南。”

3.固執。

《後漢書·桓曄傳》:“姑為司空楊賜夫人。初,鸞卒,姑歸寧赴哀,將至,止於傳舍,整飾從者而後入,曄心非之……後每至京師,未嘗舍宿楊氏。其貞忮若此。”

李賢註:“忮,堅也。”

宋葉適《司馬溫公祠堂記》:“其謬於情性倫理,固亦多悔,而猶強忮堅忍以冀其成者,蓋道德喪而流俗驅靡之然矣。”

4.違逆。

《莊子·天下》:“不茍於人,不忮於眾。”

郭象註:“忮,逆也。”

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茍違於人,俗所不與;茍忮於眾,俗所共去。”

5.惡。

《呂氏春秋·慎行》:“身為僇,支屬不可以見,行忮之故也。”

高誘註:“忮,惡也。”

阅读:940

●忮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