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鱗半甲
【成語】:一鱗半甲
【拼音】:yī lín bàn jiǎ
【解釋】:原指龍在雲中,東露一鱗,西露半爪,看不到它的全貌。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。
【出處】:唐·高仲武《中興閑氣集·蘇渙》:“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,上廣州李帥,其文意長於諷刺,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。”
【示例】:唐人以為長於諷刺,得陳拾遺~。 ★宋·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杜少陵》
【近義詞】:一鱗半爪、一鱗片爪、一鱗片甲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賓語、定語;指片面的東西
【英文】:dribs and drabs
(一鱗半甲,一鱗半甲)
唐高仲武《中興間氣集上·蘇渙》:“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,上廣州李帥,其文意長於諷刺,亦有陳拾遺(陳子昂)一鱗半甲”此係以龍為喻,意謂略有相似之處。後用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。亦作“一鱗片甲”。
清趙翼《題黃陶庵手書詩冊》詩:“嗚呼公已騎箕去,故紙殘零亦何有。一鱗片甲乃幸存,其字其詩遂不朽。”
阅读:138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