酥
酥字的筆畫:12畫;
sū
ㄙㄨ
〔《廣韻》素姑切,平模,心。〕
1.酪類。用牛羊乳製成的食品。
唐韓愈《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》詩之一:“天街小雨潤如酥,草色遙看近卻無。”
宋陸遊《病思》詩之一:“水碓舂粳滑勝珠,地爐燔芋軟如酥。”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獸二·酥》:“酥乃酪之浮面所成,今人多以白羊脂雜之,不可不辨。按《臞仙神隱》雲:造法:以牛乳入鍋煮二三沸,傾入盆內冷定,待面結皮,取皮再煎,油出去渣,入在鍋內,即成酥油。一法:以桶盛牛乳,以木安板,搗半日,候沫出,撇取煎,去焦皮,即成酥也。”
葉聖陶《窮愁·貧女淚》:“郎情似蜜,儂意如酥。”
2.泛指化妝用的油脂之類。
宋柳永《定風波》詞:“暖酥消,膩雲嚲。終日厭厭倦梳裹。”
3.酒的別名。
宋竇蘋《酒譜·異域酒》:“天竺國謂酒為酥,今北僧多雲般若湯,蓋廋辭以避法禁爾,非釋典所出。”
清魏源《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》詩之十:“明春娶兒婦,更釀百甕酥。”
4.麵粉加油、糖等製成的一種點心,鬆而易碎。
宋蘇軾《劉監倉家煎米粉作餅子因作小詩戲劉公求之》:“已傾潘子錯著水,更覓君家為甚酥。”
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三幕:“我給你拿點棗泥酥來。”如:桃酥;奶油酥。
5.形容物體鬆軟。
《西遊記》第二八回:“小的們,都出去把那山上燒酥了的碎石頭與我搬將起來堆著。”
黃侃《蘄春語》:“假借以形容物體之疏散舒脫,亦曰酥。”
《農諺選·深耕細耙》:“曬田好,把田曬酥了,堊本吃得進,秧根長得好。”
6.指人受到刺激後,身體發軟。
元關漢卿《救風塵》第三摺:“休道沖動那廝,這一會兒連小閒也酥倒了。”
明顧起元《客座贅語·詮俗》:“人之被震恐而不能自立也曰散,或曰酥。”
《醒世恒言·一文錢小隙造奇冤》:“趙完聽見死了個人,嚇得就酥了半邊。”
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三十:“徐守仁給他一說,渾身都酥了。”
7.比喻物之潔白柔軟而滑膩。
宋陸遊《釵頭鳳》詞:“紅酥手,黃縢酒,滿城春色宮墻柳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一:“瓊酥皓腕,微露黃金釧。”
阅读:128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