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
二字的筆畫:2畫;
èr
ㄦˋ
〔《廣韻》而至切,去至,日。〕
1.數詞。一加一所得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。”
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技藝》:“常作二鐵板,一板印刷,一板已自布字。”
魯迅《吶喊·狂人日記》:“因大笑,出示日記二冊,謂可見當日病狀,不妨獻諸舊友。”
2.序數。第二。
《墨子·七患》:“城郭溝池不可守,而治宮室,一患也;適國至境,四鄰莫救,二患也。”
唐韓愈《春雪》詩:“新年都未有芳華,二月初驚見草芽。”
巴金《探索集·春蠶》:“我寫作一不為吃飯,二不為出名。”
3.副。與“正”相對。
《禮記·坊記》:“君子有君不謀仕,唯蔔之日稱二君。”
鄭玄註:“蔔之日,謂君有故而為之蔔也。二當為貳。唯蔔之時,辭得曰:君之貳,某爾。”
4.再次;兩次。
《南齊書·禮誌上》:“醴則唯一而已,故醴辭無二。”
《宋史·吳璘傳》:“此孫臏三駟之法,一敗而二勝也。”
5.倍;加倍。
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秦,形勝之國,帶河山之險,縣隔千裏,持戟百萬,秦得百二焉。”
司馬貞索隱引虞喜雲:“百二者,得百之二。言諸侯持戟百萬,秦地險固,一倍於天下,故雲得百二焉,言倍之也,蓋言秦兵當二百萬也。‘齊得十二’亦如之。”
顧炎武《日知錄·史記註》:“古人謂倍為二。‘秦得百二’,言百倍也;‘齊得十二’,言十倍也。”
《韓詩外傳》卷四:“夫上堂之禮,君行一,臣行二。今君行疾,臣敢不趨乎?今君授幣也卑,臣敢不跪乎?”
6.並列。
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,而略不世出者也。”
漢司馬相如《封禪文》:“德侔往初,功無與二。”
《宋史·楊存中傳》:“楊存中唯命東西,忠無與二,朕之郭子儀也。”
7.兩樣;不同。
《荀子·富國》:“故曰上一則下一矣,上二則下二矣。”
宋張世南《遊宦紀聞》卷三:“每先期輸直,不二價,而人無異辭。”
清顧炎武《與人書四》:“《詩》三百篇即古人之韻譜。經之與韻,本無二也。”
8.謂分成兩樣。
《高子遺書·語十九》:“朱子正欲一之,反謂其二之,惑之不可解久矣。”
9.懷疑;不確定。
《呂氏春秋·應言》:“視卬如身,是重臣也;令二,輕臣也。”
高誘註:“二,疑也。臣見疑則不重矣。”
《後漢書·齊武王縯傳》:“將軍張卬拔劍擊地曰:‘疑事無功。今日之議,不得有二。’”宋宋祁《宋景文雜說》卷下:“任賢而二,五堯不治。”
10.二心;不遵從。
唐陳子昂《上軍國機要事》:“若縱懷二,奸亂必漸。”
宋範仲淹《祠風師酬提刑趙學士見貽》詩:“先王制禮經,祠為國大事,孟春祭風師,刺史敢有二?”
11.哲學用語。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以指陰、陽或天、地等範疇。
《老子》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”
河上公註:“一生陰與陽也。”
漢劉向《說苑·辨物》:“夫占變之道二而已矣。二者,陰陽之數也。”
《文選·任昉〈王文憲集序〉》:“公之生也,誕授命世;體三才之茂,踐得二之機。”
李善註引《易》:“‘有天道焉,有地道焉’兼三才而兩之。”
12.古人認為偶數屬陰,因以“二”指地數之始,或指卦中的陰爻(--),或指臣道等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天一,地二。”
孔穎達疏:“此言天地陰陽自然奇偶之數也。”
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:“地之數始於二,終於三十。”
《後漢書·楊震傳》:“《易》曰:‘無攸遂在中饋’”李賢註引漢鄭玄曰:“二為陰爻。”
明張居正《辛未會試程策》:“二,言所為;五,不言所為。二,臣道也,以任事為忠;五,君道也,以任人為大。二勝其任,則五可無為。”
阅读:159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