蟄
簡體蟄字的筆畫:12畫;繁體蟄字筆畫:17畫。
(蟄,蟄)
zhé
ㄓㄜˊ
〔《廣韻》直立切,入緝,澄。〕
1.動物冬眠,潛伏起來不食不動。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。”
虞翻註:“蟄,潛藏也。”
晉幹寶《搜神記》卷十二:“蟲土閉而蟄,魚淵潛而處。”
宋梅堯臣《蜜》詩:“天寒百蟲蟄,割房霜在匕。”
清黃鷟來《送田月樞歸隱王屋》詩:“矯舉鴻已冥,凝寒龍漸蟄。”
2.冬季藏伏起來的動物。
《史記·曆書》:“昔自在古,曆建正作於孟春。於時冰泮發蟄,百草奮興,秭鳺先滜。”
漢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既春遊以發生,啟諸蟄於潛戶。”
宋王禹偁《春居雜興》詩:“一夜春雷百蟄空,山家離落起蛇蟲。”
清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九》:“聞風而興,向化而奮,如蟄啟於春霆。”
3.比喻人隱藏不出。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指瑕》:“武帝誄雲:尊靈永蟄。
明帝頌雲:聖體浮輕。”
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五部分十三:“天氣熱起來了,不能一天到晚蟄在那小屋裏。”
4.崩塌。參見“蟄陷”、“蟄裂”。
5.見“蟄蟄”。
阅读:124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