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子

ok8.org > 詞典 > 士子

1.男子的美稱,多指年輕人。

《詩·小雅·北山》:“陟彼北山,言采其杞;偕偕士子,朝夕從事;王事靡盬,憂我父母。”

毛傳:“偕偕,強壯貌。士子,有王事者也。”

鄭玄箋:“朝夕從事,言不得休止。”

2.士大夫官僚階層。

南朝梁沈約《奏彈孔稚珪違制啟假事》:“臣聞禁憲有章,士子攸慎;守官有典,觸網斯及。蓋所以崇威闡法,下肅上尊。”

3.學子;讀書人。

《北齊書·辛術傳》:“天保末,文宣嘗令術選百員官,參選者二三千人,術題目士子,人無謗讟,其所旌擢,後亦皆致通顯。”

唐杜甫《別董頲》詩:“士子甘旨闕,不知道裏寒。”

明葉憲祖《鸞鎞記·催試》:“今當大比之年,士子們紛紛上京應舉。”

魯迅《朝花夕拾·五猖會》:“賽會雖然不像現在上海的旗袍、北京的談國事,為當局所禁止,然而婦孺們是不許看的,讀書人即所謂士子,也大抵不肯趕去看。”

4.豪門士族的子弟。

《文選·沈約<恩倖傳論>》:“且士子居朝,鹹有職業。雖七葉珥貂,見崇西漢,而侍中身奉奏事,又分掌禦服。

東方朔為黃門侍郎,執戟殿下。郡縣掾吏,並出豪家;負戈宿衛,皆由勢族。非若晚代分為二塗者也。”

李善註:“二塗謂士庶也。言仕子不居賤職,庶族不涉清階。”

劉良註:“晚代謂魏晉也。士與人異品雜用,故雲二塗。”

5.將士家的子弟。

《三國誌·魏誌·陳思王植傳》“帝輒優文答報”裴松之註引三國魏魚豢《魏略》曰:“是後大發士息,及取諸國士。

植以近前諸國士息已見發,其遺孤稚弱,在者無幾,而復被取,乃上書曰:‘……國有士子,合不過五百人,伏以為三軍益損,不復賴此。’”

阅读:1245

●士子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