弓
弓字的筆畫:3畫;
I
gōng
ㄍㄨㄥ
〔《廣韻》居戎切,平東,見。〕
1.射箭或打彈的器械。在近似弧形的有彈性的木條兩端之間系著堅韌的弦,搭上箭或彈丸,用力拉開弦,猛然放手,借弦和弓背的彈力把箭或彈丸射出。弓把稱弣;弓梢稱弰;兩端架弦處稱峻;弣兩旁曲處稱弓淵,亦稱隈。
《詩·小雅·吉日》:“既張我弓,既挾我矢。”
《說文·弓部》:“弓,以近窮遠。象形。古者揮作弓。”
王筠句讀:“《唐書·宰相世系表》少昊第五子揮始制弓矢,賜姓張氏;宋忠以揮為黃帝臣;《廣韻》以揮為軒轅第五子。
孫卿子雲倕作弓。
墨子雲羿作弓。說各不同。”
三國魏曹植《七啟》:“插忘歸之矢,秉繁弱之弓。”
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汝張汝弓,汝鼓汝鼓。”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五章:“李自成張弓搭箭,對敵將虛擬一下。”
2.弓法。
《關尹子·五鑒》:“﹝善弓者﹞師弓不師羿。”
3.形狀如弓;形狀如弓之物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輪人》:“弓,鑿廣四枚,鑿上二枚,鑿下四枚。”
鄭玄註:“弓,蓋橑也。”此指車蓋上的弓形骨子。
郭沫若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庭前斜流禦溝一道,溝上橫一弓橋,前後有石闌。”如:琴弓;彈花弓。
4.弓形紋的省稱。指紋基本類型的一種,由多數弓形線組成,紋線自一側進入,由他側流出,中部隆起呈弓形,無回旋線和三角。
5.彎曲。
清惲敬《碧玉說》:“唐笏直,宋始弓之。”
蕭紅《手》:“背脊已經弓了起來,胸部卻平了下去。”
6.引申為彎身,指行禮。
明何良俊《四友齋叢說摘抄·經》:“昔日張先生進朝,我們要多打箇弓。”
7.弓兆的省稱。
宋蘇洵《易論》:“龜漫而無理者也,灼荊而鑽之,方、功、義、弓,惟其所為而人何預焉。”參見“弓兆”。
8.舊時量地器步弓的省稱。
清黃六鴻《福惠全書·清丈·定步弓》:“丈田地以步弓為準。其弓悉用憲頒舊式,每村鄉地照式各備數張。”
9.量詞。原為與弓同距離的長度單位,與步相應。後亦用作丈量地畝的計算單位。其制歷代不一:或以八尺為一弓;或以六尺為一弓;舊時營造尺以五尺為一弓(合1.6米),三百六十弓為一裏,二百四十方弓為一畝。
《儀禮·鄉射禮》:“侯道五十弓。”
賈公彥疏:“六尺為步,弓之下制六尺,與步相應,而雲弓者,侯之所取數,宜於射器也。”
唐陸龜蒙《送小雞山樵人序》:“自冢至麓,凡二百弓。”
宋楊萬裏《幼圃》詩:“寓舍中庭劣半弓,鷰泥為圃石為墉。”
《清史稿·食貨誌一》:“凡丈蒙地,五尺為弓,二百四十弓為畝,百畝為頃,頃編為號。”
孔厥袁靜《新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七回:“前面一百多弓遠有個房子。”
10.量詞。
印度長度名稱。梵語dhanus(馱怒沙)的意譯。
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記·印度總述》:“分一拘盧舍為五百弓,分一弓為四肘,分一肘為二十四指。”
季羨林等校註:“按印度的尺度,原先以人的手指而作度量,而人的指有大小不同,沒有一定標準,所以有種種異說,各經所據有異,折合我國的尺寸就有所不同了。”
唐慧苑《新譯華嚴經音義》卷下:“二尺成一肘,四肘成一弓。”
宋王安石《示德逢》詩:“深藏組麗三千牘,靜占寬閑五百弓。”
11.量詞。亦用於天空、月亮等。
郁達夫《出奔》:“照得人頭腦一清的,卻是那一弓藍得同靛青草花似的蒼穹。”
12.通“肱”。
《公羊傳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黑弓以濫來奔。”
何休註:“二傳作黑肱。”按,《左傳》、《穀梁傳》、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均作“肱”。
《漢書·儒林傳》:“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。”
13.姓。
漢有弓祉,見《通誌·氏族四》。
II
qióng
ㄑㄩㄥˊ
通“穹”。
《史記·衛將軍驃騎列傳》:“濟弓閭”司馬貞索隱:“弓,包愷音穹。”
清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漢書五》“穹閭”:“‘北夷之氣如群畜穹閭。’念孫案:《天官書》文與此同。
《索隱》曰:‘鄒氏雲,一作弓閭。
《天文誌》作弓字,音穹。’據此,則《漢誌》本作弓,而讀為穹,與《史記》作穹者異文,而今本亦作穹,則後人以《史記》改之也。”
阅读:191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