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數

簡體數字的筆畫:13畫;繁體數字筆畫:15畫。

(數,數)

I

shù

ㄕㄨˋ

〔《廣韻》色句切,去遇,生。〕

1.數目;數量。

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:“公問羽數於眾仲。”

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:“數者,一、十、百、千、萬也。”

《宋史·選舉誌三》:“文理通為合格,不限其數。”

陸俊超《驚濤駭浪萬裏行》:“他曾經數以百計地跟我這麽說。”

2.引申為年數、歲數。

《呂氏春秋·盡數》:“長也者,非短而續之也,畢其數也。”

高誘註:“盡其長久之數。”

3.底細。

趙樹理《李家莊的變遷》十六:“平常過日子,從前吃是甚穿是甚,如今比從前好了多少?咱們也不用自己誇,各人心裏都有個數。”

峻青《海嘯》第三章:“這一切,他心裏都沒有數。”

4.猶幾。表示不定的少數。

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:“﹝汲黯﹞為右內史數歲,官事不廢。”

宋蘇轍《龍川別誌》卷下:“不數日,誦寺中所有經殆遍,遂去,不知所在。”

楊朔《前進·鋼鐵的大軍》:“這裏以數十輛美國的戰防炮為前導。”

5.算術,數學。古代六藝之一。

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三曰六藝:禮、樂、射、禦、書、數。”

嚴復《原強》:“名數力炙﹝質﹞四者之學已治矣。”

6.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數學概念。如:自然數、整數、有理數、無理數、實數、複數、質數等。

7.一種語法範疇,表示名詞或代詞所指事物的數量。如:英語名詞有單、復兩種數。

8.道數,方法。

《商君書·算地》:“故為國之數,務在墾草。”

《荀子·正論》:“﹝桀紂﹞身死國亡……是不容妻子之數也。”

王先謙集解引王念孫曰:“數猶道也。”

唐元稹《沂國公魏博德政碑銘》:“帝命弘正,予言是聽。理亂有數,其道甚明。”

9.技藝;技巧。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今夫弈之為數,小數也。”

趙岐註:“數,技也。”

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夫臨江而釣,曠日而不能盈羅,雖有鉤箴芒距,微綸芳餌,加之以詹何、娟嬛之數,猶不能與網罟爭得也。”

高誘註:“數,術也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總術》:“數逢其極,機入其巧。”

清戴名世《〈倪生詩〉序》:“余笑曰:‘序則不難為也,但詩之為數,小數也;學之,豈必待十年而後成耶?’”

10.策略;權術。

《管子·小問》:“夫誅暴禁非而赦無罪者,必有戰勝之器,攻取之數。”

漢王充《論衡·答佞》:“以計求便,以數取利。”

《後漢書·南匈奴傳》:“交接得其情,則卻敵折衡;應對入其數,則反為輕欺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寧宗慶元元年》:“金主曰:‘何為多數?’萬公曰:‘崇浩微似迎合。’金主曰:‘卿言是也。’”

11.曆數。

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數法日月星辰,敬授民時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《尚書》作‘曆象日月’,則此言‘數法’,是訓‘曆象’二字,謂命羲和以曆數之法觀察日月星辰之早晚。”

《淮南子·氾論訓》:“萇宏,周室之執數者也。”

高誘註:“數,曆術也。”

12.特指方術,如占蔔之類。

《楚辭·蔔居》:“數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。”

金王若虛《焚驢誌》:“﹝鎮陽帥﹞督下祈雨甚急,厭禳小數,靡不為之。”

清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卷三:“乃歎人生世間,事皆前定,精於數者,固能前知也。”

13.規律;必然性。

《後漢書·鄧寇傳論》:“漢世外戚,自東、西京十有餘族,非徒豪橫盈極,自取災故,必於貽釁後主,以至顛敗者,其數有可言焉。”

李賢註:“數猶理也。”

唐劉禹錫《天論中》:“夫物之合並,必有數存乎其間焉。”

14.道理。

《韓非子·孤憤》:“夫以疏遠與近愛信爭,其數不勝也。”

王先慎集解:“數,理也。”

唐皮日休《〈春秋〉決疑》之九:“若揚子之草《玄》,其數則《易》,其文則《玄》是也。”

15.天命;命運。

《後漢書·鄭太荀彧等傳論》:“及阻董昭之議,以致非命,豈數也夫!”唐柳宗元《非國語上·滅密》:“康公之母誠賢耶?則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,焉用懼之以數。”

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老尼道:‘居士請了,數雖前定,人定卻也勝天,隻看居士本領罷!’”王任叔《疲憊者》:“這都是數該如此,所以我總餓也餓不死的。”

16.法制。

《管子·任法》:“聖君任法而不任智,任數而不任說。”

《韓非子·制分》:“夫治法之至明者,任數不任人。”

陳奇猷集釋:“本篇數字用為法字之義。”

17.順序;次序。

《逸周書·大聚》:“復亡解辱,削赦輕重,皆有數。”

朱右曾校釋:“數,等差也。”

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其數則始乎誦經,終乎讀《禮》。”

宋王安石《洪範傳》:“自天一至於天五,五行之生數也。”

18.引申為等級。

宋王安石《上宋相公書》:“自去吏屬之籍,以至今日,雖嘗獲侍燕語,然不能自同眾人之數也。”

19.禮數;儀節。

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今嬖寵之喪,不敢擇位,而數於守適。”

楊伯峻註:“數,禮數也。”

《文選·應貞〈晉武帝華林園集〉詩》:“貽宴好會,不常厥數。”

李善註:“數猶禮也。”

20.指星象的度數。

《孫子·火攻》:“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,以數守之。”

張預註:“推四星(箕、壁、翼、軫)之度數,知風起之日,則嚴備守之。”

II

sh·

ㄕㄨˇ

〔《廣韻》所矩切,上麌,生。〕

1.計算;查點。

《周禮·地官·廩人》:“以歲之上下數邦用,以知足否,以詔穀用,以治年之兇豐。”

鄭玄註:“數,猶計也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諧隱》:“尤而效之,蓋以百數。”

劉半農《一個小農家的暮》詩:“他們數,他們唱:‘地上人多心不平,天上星多月不亮。’”

2.算在數內。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廬江水》:“廬山,彭澤之山也。雖非五嶽之數,穹隆嵯峨,實峻極之名山也。”

唐李德裕《次柳氏舊聞》:“有陷在賊中者,為祿山所脅從,而黃幡綽同在其數。”

宋蘇轍《龍川別誌》卷下:“﹝英宗﹞或言幼時父兄不以為子弟數。”

3.謂比較起來最突出。

唐杜甫《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》詩:“國初已來畫鞍馬,神妙獨數江都王。”

趙樹理《登記》:“我看三個裏頭,就還數人家小飛蛾這一個標致!”

4.亞於;次於。

宋蘇軾《謝賜禦書詩表》:“文不數於遊夏,書已逼於鍾王。”

清二石生《十洲春語》卷上:“能作新髻,倭墮慵來,九鬟百合,金翹翠珥,約其槃珊,正不數漢宮十二譜也。”

5.數說,一件一件地說。

《禮記·儒行》:“遽數之,不能終其物;悉數之,乃留,更僕,未可終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數,說也。”
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數之於前?”唐柳宗元《非國語上·晉孫周》:“單子數晉周之德十一。”

儒林外史《第六回》:“﹝趙氏﹞數了又哭,哭了又數。”

6.數落;責備。

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羈,而乘軒者三百人也。”

楊伯峻註:“‘數之’雲雲,數其罪也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珊瑚》:“王傲不相下,反數其惡。”

歐陽山《柳暗花明》一○二:“胡杏覺著很奇怪,按照周炳的為人,他這個時候應該跳起來,大罵陳家,大罵寫信來的人,數他們的罪惡。”

7.稱道。

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不足數於大君子之前。”

王先謙集解:“《仲尼》篇兩雲‘彼固曷足稱乎大君子之門哉’……稱、數義同。”

《史記·遊俠列傳》:“自是之後,為俠者極眾,敖而無足數者。”

《後漢書·文苑傳下·禰衡》:“餘子碌碌,莫足數也。”

8.分辨;詳察。

《詩·小雅·巧言》:“往來行言,心焉數之。”

朱熹集傳:“數,辨也。”
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欲觀千歲,則數今日;欲知億萬,則審一二。”

宋辛棄疾《新荷葉·再和趙德莊韻》詞:“細數從前,不應詩酒皆非。”

III

shuò

ㄕㄨㄛˋ

〔《廣韻》所角切,入覺,生。〕

1.屢次。

《孫子·行軍》:“屢賞者窘也;數罰者困也。”

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,近人犬,數驚恐之。”

唐韓愈《送孟東野序》:“其下魏晉氏,鳴者不及於古,然亦未嘗絕也;就其善者,其聲清以浮,其節數以急。”

清葆光子《物妖誌·柳》:“趙家喬木為庸材輩蠹蝕也數矣。”

2.親密;親近。

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無日不數於六卿之門,國之材人無不事也。”

杜預註:“數,不疏。”

明方孝孺《王處士墓表》:“二兄蚤卒,撫從子如子,無愛憎、厚薄、疏數。”

3.通“速”。快。

《禮記·曾子問》:“不知其已之遲數,則豈如行哉!”鄭玄註:“數讀為速。”

《韓非子·難二》:“簡子投枹曰:‘烏乎!吾之士數弊也。’”陳奇猷集釋:“《呂氏春秋·貴直篇》‘數弊’作‘速弊’……此文‘數’當即‘遫’之同音通假字。

《說文》速乃速之籀文,則速、速同字。”

元房皞《寄段誠之》詩:“多語數窮深可戒,虛名無用不宜貪。”

4.中醫學術語。指脈搏頻率高,每分鐘在九十次以上。

漢張仲景《傷寒論·辨脈法》:“其脈浮而數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十回:“皇上脈氣不正,虛而又數,狂言見鬼。”

《老殘遊記》第三回:“兩手脈沈數而弦,是火被寒逼住,不得出來,所以越過越重。”

IV

ㄘㄨˋ

〔《集韻》趨玉切,入燭,清。〕

1.細密;稠密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數罟不入洿池,魚鱉不可勝食也。”

趙岐註:“數罟,密網也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辯土》:“慎其種,勿使數,亦無使疏。”

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地名雖小,然而田舍廬廡之數,曾無所芻牧。”

唐柳宗元《小石城山記》:“其疏數偃仰,類智者所設施也。”

明何景明《何子內篇》之十四:“綱弛曰緩,目數曰急。”

2.細小。參見“數目”。

阅读:1294

●數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