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長補短
【成語】:截長補短
【拼音】:jié cháng bǔ duǎn
【解釋】:截取長的,補充短的。比喻用長處補短處。
【出處】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裏也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
【示例】:迨工員報銷,~,蘄合成例,言官以浮冒入奏。 ★《清史稿·姚祖同傳》
【反義詞】:將錯就錯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比喻用長處補短處
(截長補短,截長補短)
《金史·白撒傳》:“又召在京軍官於上清宮,平日防城得功者如內族按出虎、大和兒、劉伯綱等皆隨召而出,截長補短假借而用,得百餘人。”
康有為《大同書》辛部第一章:“以四洲海陸截長補短計之,亞細亞東西可七千英裏,南北可五千三百英裏。”
2.比喻用長處補短處。
明胡應麟《詩藪·近體上》:“然李近體足自名家,杜諸絕殊寡入彀。截長補短,蓋亦相當。”
明沈榜《宛署雜記·分土》:“昔雲,截長補短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
清錢謙益《註杜詩略例》:“余於三家(趙次公、蔡夢弼、黃鶴)截長補短,略存什一而已。”
阅读:147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