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顯

簡體顯字的筆畫:9畫;繁體顯字筆畫:23畫。

(顯,顯)

xi·n

ㄒ〡ㄢˇ

〔《廣韻》呼典切,上銑,曉。〕

“憲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明;光明。

《書·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,丕顯,坐以待旦。”

孔傳:“爽、顯,皆明也。”

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無曰不顯,莫予雲覯。”

鄭玄箋:“顯,明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‘《釋詁》……又雲顯,光也。’是顯得為明也。”

2.顯露;公開。

《北史·獨孤信傳》:“以其名望素重,不欲顯其罪過,逼令自盡於家。”

《新唐書·卓行傳·陽城》:“城顯語曰:‘延齡為相,吾當取白麻壞之,哭於廷。’”

《資治通鑒·漢獻帝建安四年》:“袁紹遣人招張繡,並與賈詡書結好。

繡欲許之,詡於繡坐上顯謂紹使。”

胡三省註:“顯者,明言之於稠人中也。”參見“顯然”。

3.明顯;顯著。

《詩·周頌·維天之命》:“於乎不顯,文王之德之純。”

《逸周書·常訓》:“哀樂不時,四徵不顯,六極不服,八政不順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正緯》:“夫神道闡幽,天命微顯。”

4.顯揚。

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管仲以其君霸,晏子以其君顯。”

趙岐註:“晏子相景公以顯名。”

《漢書·儒林傳·張山拊》:“臣聞聖王尊師傅,褒賢俊,顯有功,生則致其爵祿,死則異其禮諡。”

宋曾鞏《本朝政要策·三司》:“天子嘗召見其吏李浦等,問利害之理。

浦等言七十餘事,多見聽納……而浦遂試用顯於世焉。”參見“顯比”。

5.高貴;顯赫。

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問其與飲食者,盡富貴也,而未嘗有顯者來。”

朱熹集註:“顯者,富貴人也。”

漢王充《論衡·自紀》:“世能知善,雖賤猶顯。”

唐杜甫《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》詩:“爾祖未顯時,歸為尚書婦。”

6.表現;顯示。

《詩·周頌·敬之》:“敬之敬之,天維顯思。”

毛傳:“顯,見。”

《宋書·黃回傳》:“氛沴克霽,狡謀方顯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十一回:“仗義是林沖,為人最樸忠。江湖馳譽望,京國顯英雄。”

丁玲《莎菲女士的日記·一月十八》:“天光這時也慢慢顯出了魚肚白。”

7.表面,外面。

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外內異表,隱顯有常。”

王先謙集解:“隱顯,即內外也。”

《韓非子·說難》:“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。”

陳奇猷集釋引舊註:“所說之人,內陰為厚利,外陽為名高。”

8.舊時子孫尊美先人之稱。參見“顯考”、“顯妣”。

9.更代;子孫相繼。

《書·康誥》:“於弟弗念天顯,乃弗克恭厥兄。”

孫星衍疏:“顯者,《釋詁》雲:‘代也。’天顯,謂兄於天倫有代父之道。”

章炳麟《三與黃侃書》:“《釋詁》:‘顯,代也。’因念《周頌》言:‘不顯不承,無射於人斯。’《大雅》言:‘凡周之士,不顯亦世。’‘顯’並訓代……有代之者,有嗣之者,故得無射,有代之者,故得奕世也。”

阅读:1422

●顯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