境
境字的筆畫:14畫;
jìng
ㄐ〡ㄥˋ
〔《廣韻》居影切,上梗,見。〕
“竟”的被通假字。
1.疆界。
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外臣之言不越境。”
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臣嘗從大王,與燕王會境上。”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二:“‘臺兒莊勝利’的時候,軍令部第二廳廳長徐培根曾來電話,說將有大批俘虜過境。”
2.地域;處所。
晉陶潛《飲酒》詩之五:“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”
宋歐陽修《再論置兵禦賊劄子》:“入州入縣,如入無人之境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三四回:“你祖代是將門之子,朝廷命官,教你做個知寨,掌握一境地方。”
3.境地;境界。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:“顧長康噉甘蔗,先食尾。人問所以。雲:‘漸至佳境。’”唐韓愈《桃園圖》詩:“文工畫妙各臻極,異境怳惚移於斯。”
《宋史·舒璘傳》:“敝床疏席,總是佳趣;櫛風沐雨,反為美境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一○三回:“學生自蒙慨贈到都,托庇獲雋公車,受任貴鄉,始知老先生超悟塵凡,飄舉仙境。”
4.佛教指成為心意對象之世界。如塵境;色境;法境等。
明李贄《讀若無母寄書》:“隻聽人言,不查你心,就是被境轉了。被境轉了,就是你不會安心處。”
清龔自珍《正〈大般若經〉》:“唐圭峰大師曰:‘《般若》諸經,一氣數百非字,一氣數百不字,一氣數百無字。’夫佛一代時教,立此一門,顯此一境,標此一諦。”
阅读:162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