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遽

遽字的筆畫:16畫;

ㄐㄩˋ

〔《廣韻》其據切,去禦,群。〕

1.傳車,驛馬。

《國語·吳語》:“無姬姓之振也,徒遽來告。”

韋昭註:“遽,傳車也。”

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及滑,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,遇之……且使遽告於鄭。”

杜預註:“遽,傳車。”

宋沈遘《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曹宗吉可內殿崇班》:“故以軒闥之臣,乘遽往來以察之。”

明謝肇淛《五雜俎·地部一》:“然鄭子產乘遽而至,則似單馬騎矣。”

2.趕快,疾速。

《莊子·天地》:“厲之人夜半生其子,遽取火而視之,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。”

成玄英疏:“遽,速也。”

《史記·魏世家》:“於是秦昭王遽為發兵救魏。”

唐韓愈《聽穎師彈琴》詩:“推手遽止之,濕衣淚滂滂。”

葉聖陶《夜》:“她嚇得一跳,但隨即省悟這聲音極熟,一定是阿弟回來了,便遽地走去開門。”

3.倉猝;匆忙。

《左傳·昭公五年》:“越大夫常壽過帥師會楚子於瑣,聞吳師出,薳啟彊帥師從之,遽不設備,吳人敗諸鵲岸。”

漢劉向《說苑·雜言》:“梁相死,惠子欲之梁,渡河而遽墮水中,船人救之。船人曰:‘子欲何之而遽也?’”宋王安石《與郭祥正太博書》之四:“某啟,近承屈顧,殊不得從容奉顏色,遽此為別,豈勝區區愧恨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促織》:“見有蟲伏棘根,遽撲之,入石穴中。”

沈從文《月下小景·慷慨的王子》:“國王愛象,如愛兒女,若遽送人,事理不合。”

4.急迫;窘迫。

《文選·宋玉〈神女賦〉》:“禮不遑迄,辭不及究。願假須臾,神女稱遽。”

李善註:“遽,急也。”

《文選·揚雄〈羽獵賦〉》:“熊羆之挐玃,虎豹之淩遽。”

李善註引《說文》:“遽,窘也。”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褚(褚裒)舉手答曰:‘河南褚季野。’遠近久承公名。令(縣令)於是大遽,不敢移公。”

5.惶恐;懼怕。

《楚辭·九章·惜誦》:“眾駭遽以離心兮,又何以為此伴也?”馬茂元註:“駭遽,驚慌。”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謝太傅盤桓東山時,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,風起浪湧,孫王諸人色並遽。”

宋方勺《泊宅編》卷一:“靖康初,金人犯闕,黼正憂遽。”
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誌二》:“毛髮直立,噤不敢語,雨稍止,即惶遽拜謝出,如脫虎口焉。”

6.發動;興起。

《楚辭·大招》:“春氣奮發,萬物遽隻。”

王逸註:“遽,猶競也。言春陽氣奮起,上帝發洩,和氣溫燠,萬物蠢然,競起而生,各欲滋茂,以言精魂亦宜奮發精明,令己盛壯也。”

蔣驥註:“遽,同蘧,動貌。

《莊子》所謂‘蘧然覺’也。言春氣發生,而蟄蟲昭蘇,草木萌動也。”

南朝齊王融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之五:“所以關洛動南望之懷,獯夷遽北歸之念。”

7.盡,完。

《廣雅·釋言》“腒,央也”清王念孫疏證:“腒,字或作渠,又作巨,又作遽。卷一雲:央,盡也。卷四雲:央,已也……諸書或言未央,或言未遽,或言未遽央,其義一也。”

晉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其夜未遽,庭燎晰晰。”

《隋書·音樂誌中》:“緬追歲事,夜遽不寧。”參見“遽央”。

8.遂;就。

《墨子·公孟》:“雖子不得福,吾言何遽不善,而鬼神何遽不明?”

《後漢書·劉玄傳》:“諸將識非更始聲,出皆怨曰:‘成敗未可知,遽自縱放若此!’”

《資治通鑒·晉孝武帝太元元年》:“且河西天險,百年無虞,若悉境內精兵,右招西域,北引匈奴以拒之,何遽知其不捷也!”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公孫九娘》:“以無回音,尚未致聘,何遽成禮?”

9.通“劇”。勞碌。

《孔子家語·五刑解》:“所謂禮不下庶人者,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禮,故不責之以備禮也。”

《淮南子·詮言訓》:“神勞於謀,智遽於事。”

俞樾《諸子平議·淮南內篇三》:“‘遽’讀為‘劇’,《說文·力部》:勞,劇也。然則劇亦勞力。劇於事,謂勞於事也。‘遽’、‘劇’古通用。

《公羊·宣六年傳》釋文曰:‘劇’本作‘遽’。”

10.通“詎”。豈。

《後漢書·方術傳下·左慈》:“後人逢慈於陽城山頭,因復逐之,遂入走羊群。

操知不可得,乃令就羊中告之曰:‘不復相殺,本試君術耳。’忽有一老羝屈前兩膝,人立而言曰:‘遽如許?’”李賢註:“言何遽如許為事。”

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異事》:“是時伯兄為京寺丞,衣綠無緣,遽有緋衣?”明袁宏道《答梅客生書》:“然尚不敢與有宋諸君子敵,遽敢望漢唐也?”

11.神話傳說中的獸名。

《文選·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》:“射遊梟,櫟飛遽。”

郭璞註引張揖曰:“飛遽,天上神獸也,鹿頭而龍身也。”

李善註:“高誘《淮南子註》:‘梟羊,山精也,似遽類。’高說是也。”

阅读:1027

●遽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