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歎

歎字的筆畫:15畫;

(歎,嘆)

tàn

ㄊㄢˋ

〔《廣韻》他旦切,去翰,透。〕

1.吟哦,歌詠。

漢王褒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有二人焉,乘輅而歌,倚輗而聽之,詠歎中雅,轉運中律。”

三國魏嵇康《雜詩》:“絃超子野,歎過綿駒。”

《文選·曹植〈與吳季重書〉》:“足下鷹揚其體,鳳歎虎視。”

李善註:“歎,猶歌也。”

2.贊美。

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賓入大門而奏《肆夏》……卒爵而樂闕,孔子屢歎之。”

鄭玄註:“美此禮也。”

《論語·子罕》:“顏淵喟然歎曰:‘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,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。’”

《後漢書·孔融傳》:“文舉盛歎鴻豫名實相副。”

3.和唱。

《荀子·禮論》:“《清廟》之歌,一唱而三歎也。”

楊倞註:“一人倡,三人歎,言和之者寡也。”

宋朱熹《詩·綱領》:“歎,即和聲也。”

4.嘆氣,嘆息。

《詩·邶風·泉水》:“我思肥泉,茲之永歎。”

漢王逸《〈九嘆〉序》:“歎者,傷也,息也。”

5.樂府詩體名。

《文選·潘嶽〈笙賦〉》:“荊王喟其長吟,楚妃歎而增悲。”

李善註:“《歌錄》曰:吟歎四曲,《王昭君》、《楚妃歎》、《楚王吟》、《王子喬》,皆古辭。”

宋嚴羽《滄浪詩話·詩體》:“﹝詩體﹞又有以‘歎’名者。”

阅读:1158

●歎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