晃蕩

ok8.org > 詞典 > 晃蕩

(晃蕩,晃蕩)

I

亦作“晃盪”。

閃爍不定貌。

唐柳宗元《晉問》:“日出寒液,當空發耀,英精互繞,晃蕩洞射。”

宋蘇軾《過宜賓見夷中亂山》詩:“朦朧含高峰,晃蕩射峭壁。”

II

亦作“晃盪”。

1.形容空曠高遠,空蕩蕩。

《樂府詩集·清商曲辭一·晉子夜冬歌》:“晃蕩無四壁,嚴霜凍殺我。”

宋蘇軾《巫山》詩:“晃蕩天宇高,崩騰江水沸。”

2.搖曳;搖動。

唐張說《山夜聽鐘》詩:“前聲既舂容,後聲復晃盪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:“﹝權勿用﹞左手掮著個被套,右手把個大布袖子晃蕩晃蕩。”杜鵬程《保衛延安》第一章:“槍聲炮聲喊聲像狂風在吼,搖得山脈直晃蕩。”

柳青《銅墻鐵壁》第十八章:“人和牲口都晃蕩著樹枝。”

3.逛;遊蕩。

康濯《春種秋收·災難的明天》:“成天晃蕩,一回來就吃,也不想想自個是個男子漢!”柯巖《特邀代表》:“一次,一人孩子逃跑了,和‘哥們兒’晃蕩了幾天。”

阅读:1328

●晃蕩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