逡
逡字的筆畫:10畫;
I
qūn
ㄑㄩㄣ
〔《廣韻》七倫切,平諄,清。〕
“遁”的被通假字。
1.退讓;退避。
《漢書·公孫弘傳》:“有功者上,無功者下,則群臣逡。”
王先謙補註:“逡,退也。言群臣明退讓之義也。”
《宋書·袁淑傳》:“如有決罦漏網,逡窠逗穴,命淮汝戈船,遏其還逕,兗部勁卒,梗其歸塗。”
艾蕪《人生哲學的一課》一:“草鞋塞在褲襠裏,滿神氣地、又像作賊一般逡出店外。”
2.日月等星體運行的度次。
《方言》第十二:“日運為躔,月運為逡。”
錢繹箋疏:“按:古今之言歷者,大率皆以周天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。日每日行一度,故一歲乃行一周天;月每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,故一月則行一周天。是月行較日為疾。
鄭註《大傳》雲:‘逡,疾也。’故月運為逡也。又按:躔與逡對文則異,散文則通。”
3.狡兔名。
4.通“駿”。急速。
《禮記·大傳》:“遂率天下諸侯,執豆籩,逡奔走。”
鄭玄註:“逡,疾也……《周頌》曰:‘逡奔走在廟。’”今《詩·周頌·清廟》作“駿”。
II
xùn
ㄒㄩㄣˋ
〔《集韻》須閏切,去稕,心。〕
逡遒。古縣名。
漢置。屬九江郡。故址在今安徽省宣州市境內。
《宋書·州郡誌一》:“逡道令,漢作逡遒,晉作逡道,後分蕪湖為境。”參閱《嘉慶一統誌·寧國府二·逡遒故城》。
阅读:93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