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話譯文

《晉書》 > 王祥 > 白話譯文

王祥字休徵,瑯邪臨沂人,是漢朝諫議大夫王吉的後代。祖父王仁,是青州刺史。父親王融,官府征召他,他不去做官。王祥生性極孝順。早年死了母親,繼母朱氏沒有慈愛之心,屢次說他壞話,因此失去了父愛。經常讓他打掃牛圈,王祥更為恭敬謹慎。父母有了病,他衣不解帶,湯藥一定要親自先嘗。繼母曾經想吃活魚,當時天寒冰凍,王祥脫下衣服將要破冰捕魚,冰忽然自己裂開,兩條鯉魚跳了出來,他拿著魚回家。繼母又想吃烤黃雀。又有幾十隻黃雀飛進他的帳幕,又拿去給繼母。鄉親們驚嘆,認為這是孝心感化所造成的。有紅沙果樹結了果實,繼母命令他看守,每當有風雨,王祥就抱著樹哭泣。他的孝心到了這樣的地步。

漢朝末年戰亂,他攙扶著母親拉著弟弟王覽躲避到廬江,隱居二十多年,不答應州郡的任命。母親去世,居喪過於哀痛而生病,拄著拐杖才能站立。徐州刺史呂虔征他為別駕,王祥年近六十,堅決推辭不接受。王覽勸他,為他準備了牛車,王祥這才應召,呂虔把州中事務交給他。當時到處是強盜賊人,王祥統率激勵兵士,多次討伐破敵。州中清靜,政令教化通行無阻。當時的人歌唱道:“海沂的安樂,實在靠的是王祥。封國不窮,是別駕的功勞。”

薦舉王祥為秀才,授官為溫令,多次升遷至大司農。高貴鄉公即位,參與定計有功,被封為關內侯,官拜光祿勛,又轉任司隸校尉。跟從討伐母丘儉,增加食邑四百戶,又升任太常,封為萬歲亭侯。天子駕臨太學,命令王祥為三老。王祥面向南靠幾案持手杖,以師道自居。天子面向北討教,王祥陳述聖明帝王君臣政治教化的要點來訓導他,聽到此事的人無不受到激勵。

高貴鄉公被殺時,朝中大臣舉行哀悼,王祥號哭著說“老臣沒臉見人”,一把鼻涕一把眼淚,眾人面有愧色。不久,官拜司空,轉任太尉,加任侍中。立五等爵位,被封為睢陵侯,食邑一千六百戶。

到了文帝為晉王時,王祥與荀頻前去拜見。荀頡對王祥說:“相王地位尊重,何侯對他已經恭敬了,如今應當跪拜。”王祥說:“相國的確尊貴,然而他是魏國的宰相。我們是魏國的三公,公和王的差距,僅是一級而已,位次相同,哪有天子的三司動不動就給人下拜的呢!有損魏朝的威望,有傷晉王的名聲,君子以禮儀待人,我是不會下拜的。”進去以後,荀頡跪拜,而王祥一人行長揖禮。文帝說:“今天才知你被賞識的原因了!”

武帝登皇位,授王祥為太保,爵位進為公,加授七官的職權。武帝即位不久,虛心去征求正直的言論。王祥與何曾、鄭沖等高齡老臣,希望再次朝見,皇帝派遣侍中任愷詢問得失,及政治教化的首要舉措。王祥以年老體衰為由,多次請求退職,皇帝不準許。禦史中丞侯史光以王祥長久患病不能朝會為由,請求免去王祥的官職。皇帝下詔書說:“太保資格老德行高,是朕依靠治政的老臣。前後多次謙遜退讓,朕都沒有順從他的意願,這不是官吏們所能議論的。”於是扣下了堡皇光的奏章。型芒堅決請求辭官,下詔聽任睢陵公回宅第,官位與保傅等同,在三司之上,俸祿如同以前。詔書說:“古代人退休,不再事奉王侯。如今雖然以國公留住在京城,不應使他因朝請再受辛苦。賜他幾案手杖,不必上朝,大事向他請教。賜他安車四馬,宅院一座,錢一百萬,絹五百匹,床帳席褥,讓舍人六名為睢陵公的舍人,設置官騎二十人。任命王祥的兒子騎都尉王肇為給事中,使他時常有閑暇給王祥請安。又因太保品行高潔清素,家中沒有宅院,暫時留住本府,等賜他的宅第建成後再搬出。”

到了病危時,寫下遺囑訓誡子孫說:“有生就有死,這是自然的道理。我年紀八十五歲,辭世有什麽遣憾。不留遺言,將使你們無所遵循。我生在末世,被選拔重用,沒有輔佐的功勛,死了無法報答。斷氣後衹須洗手腳,不必沐浴,不要纏屍,衹穿洗遇的舊衣服,隨季節而穿。所賜我的山玄玉佩、衛氏玉塊、綬笥都不要入殮。西芒上的土本來就堅實幹凈,不要磚石,不要墳頭。挖坑深兩丈,槨的大小能放棺材就可以。不要修建前堂、設置祭筵、設置書箱鏡奩之類,棺材前設床榻就行。幹糧肉脯各一盤,玄酒一杯,作為早晚的祭奠。家人大小不必送葬,周年和兩周年才設特牲。不要違背我的命令!高柴哭泣三年,孔夫子說他愚。閔子除去喪服出來見人,悲戚哀傷地撫琴,孔夫子說他孝。因而以哭泣表示悲哀,隨時間推移而減少,飲食的祭祀,自有制度。言行能一致,是信的極點;把美名推讓給別人而自己承擔過失,是德的極點;傳播好名聲使親人顯赫,是孝的極點;兄弟和樂,宗族歡欣,是悌的極點;在財物面前沒有比謙讓更好的了:這五條,是立身的根本。顏子所發表的言論,沒有經過深思,輿這五條相去不遠。”兒子們奉命照辦。

泰始四年去世,下詔賜貴族用棺木,朝服一套,衣一套,錢三十萬,布帛一百匹。當時文明皇太後去世剛一個月。這之後下韶書說:“對睢墜公表示哀悼,事情拖到了今天。雖然常為他感傷,總是沒能專門地敘述哀情。今天就哭他。”第二年,策封謐號元。

王祥去世時,奔喪的人不是朝廷中的賢臣,就是親戚或舊時屬吏,家門中沒有閑雜的吊喪客人。族孫王戎感嘆說:“太保可以稱得上是清廉曠達了!”又說:“王祥在正始年間,不在善言的名流之列。和他談話,道理清新深遠,難道不是以他的美德遮掩了他的善言嗎!”王祥有五個兒子:王肇、王夏、王馥、王烈、王芬。

王肇是庶子,王夏死得早,王馥繼承了爵位。鹹寧初年,因王祥家很貧困,賜絹三百匹,任王馥為上洛太守,死後謐號孝。他兒子王根繼承爵位,任散騎郎。王肇宮至始平太守。王肇的兒子王俊,任太子舍人,封為永世侯。王俊的兒子王遐,任郁林太守。王烈、王芬都在年少時就出了名,被王祥喜愛。兩個兒子又是同時去世。快死時,王烈想歸葬故鄉,王芬想留葬在京城。王祥流著淚說:“不忘故鄉,這是仁;不留戀本土,這是曠達。仁與達,我逭兩個兒子具備了。”

閱讀:18919

《白话译文》简体版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