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話譯文

《晉書》 > 裴秀 > 白話譯文

裴秀字季彥,河東聞喜人。祖父裴茂,是漢朝的尚書令。父親裴潛,是魏的尚書令。裴秀少年時好學,有風度節操,八歲能寫文章。叔父裴徽有名望,賓客很多。裴秀十多歲時,有拜訪裴徽的人,出來時順便見裴秀。然而裴秀的生母卑微,嫡母宣氏對她無禮,曾讓她給客人端飯菜,見到她的人都為她起立。裴秀生母說:“我這麽低賤,這是為了我小兒子的緣故。”宣氏知道了此事,以後就不再那麽做。當時的人說:“後輩的領袖是裴秀。”

渡遼將軍坍丘儉曾向大將軍曹爽推薦裴秀,說:“生下來就聰慧,長循自然;幽思清靜,堅守正道;博學強記,精通文章;孝順與友善在鄉裏聞名,好名聲遠近周知。實在應該輔佐謀略,協助政務,贊助貴府,光大教化。裴秀不僅僅是子奇、甘羅一類人物,他兼有顏、冉、遊、夏的美德。”曹爽於是征召他為屬官,繼承父親清陽亭侯的爵位,遷升黃門侍郎。曹爽被殺,因舊官吏的身份被罷免。不久,任廷尉正,歷任文帝安束及衛將軍司馬,提出的國政軍政,多被采納。升任散騎常侍。

皇帝討伐諸葛誕時,裴秀與尚書仆射陳泰、黃門侍郎鐘會隨從行臺,參與謀略。諸葛誕被平定,轉任尚書,進封魯陽鄉侯,增加食邑一千戶。常道鄉公繼位,裴秀因為參與立位,進爵位為縣侯,增加食邑七百戶,升任尚書仆射。魏鹹熙初年,改革憲司。當時荀顓修定禮儀,買充修訂法律,而裴秀改官制。裴秀奏議五等爵位,自騎督以上六百多人都受封。於是裴秀被封為濟川侯,封地方圓六十裏,食邑一千四百戶,以高苑縣濟川墟為侯國。

當初,文帝還沒確定繼承人,而有意立舞陽侯司馬攸。武帝怕不立自己,問裴秀說:“人有沒有相貌之說?”於是表示自己相貌奇突。裴秀後來對文帝說:“中撫軍聲望高,又有帝王的儀容,肯定不是作臣之相。”由此定了世子。

武帝登上王位以後,裴秀官拜尚書令、右光祿大夫,與禦史大夫王沈、衛將軍賈充都為開府,加給事中。武帝接受禪讓,加封左光祿大夫,封鉅鹿郡公,食邑三千戶。

當時安遠護軍郝翔給朋友寫信說:“我與尚書令裴秀相互了解,看到他謀私利。”有關官吏奏請罷免裴秀的官職,皇帝下韶書說:“不能防止不加罪人,這是古人所難。串通勾結,是郝翔的罪責,難道是尚書令能防範的嗎!不要過問這件事。”司隸校尉李意又上言,說騎都尉劉尚為尚書令裴秀侵占公稻田,請求限制裴秀行動自由。詔書又說裴秀輔佐朝政,對王室有勛績,不能因為小的缺點掩蓋了大的美德,派人推究劉尚的罪責而解除對裴秀的限制。

很久之後,皇帝下詔書說:“三司的責任,是輔佐皇室,佐助王事。因而治國論道,依賴的是他們的明哲,如果用人不當,官職就虛設了。尚書令、左光祿大夫裴秀,器量博大,用心深遠,先帝登皇位,他輔助前朝。我接受天命,他佐助大業,功勛道德盛大,實是朝廷重臣。應當名實相符,以褒彰他功績。以裴秀為司空。”

裴秀學問廣博,而且留心政事,在禪代之時,總管禪讓禮儀,他所裁定的事,沒有違背禮的。又因為他職務是地官,認為《禹貢》山川地名,由來久遠,變化很多。後代解說的人有的牽強附會,因而逐漸令人不明白。於是甄別選取舊有文獻,有疑點的就缺而不論,古代有的地名而今天沒有的,都隨事作註,作《禹貢地域圓》十八篇,奏報,收藏在秘府。序文說:

圖書的撰寫,由來久遠。自古仿效萬物形象繪制定制,都依賴圖書。三代設有關官員,國史掌管這一職務。到了漠攻屠鹹陽,丞相蕭何把秦的圖籍全部收集起來。如今宮中藏書既沒有古代的地圖,又沒有蕭何所收集的圖書,祇有漢代《輿地》及《括地》等雜圖。這些圖既不設統一比例,又不考證方位,名山大川的記載也不完備。雖然有粗略的形制,但都不精當,不能作依據。有的關於荒遠地區的荒唐記載,不合事實,沒有可取之處。

大晉王朝興起,統一天下,以蕩清宇宙,從庸蜀開始,更加險阻。文皇帝於是命令有關官吏,編撰訪求吳蜀地圖。蜀國被平定以後,六軍所經之地,地域的遠近,山川l的險易,征途的曲直,校驗地圖記載,沒有差錯。如今上推考證《禹貢》中記載的山海Jl!流,平原窪地池塘沼澤,古代的九州,及現代的十六州,郡國縣邑,疆界鄉村,及古國盟會的舊地名,水路陸路,繪編成地圖十八篇。

編制地圖的體例有六條。第一是分率,即按統一比例縮小畫方。第二是準望,即辨正彼此間的地理方位。第三是道裏,即道路相距的裏敷。第四是高下,第五是方邪,第六是迂直,這三條各因地制宜,分別表示平’坦險阻曲折的區別。有圖像而沒有分率,就沒辦法辨別遠近的差異;有分率而沒有準望,雖然在某一地方準確,必定在其他地方有誤;有準望而沒有道裏,則用在山海隔絕的地方,不能相通;有道裏而沒有高下、方邪、迂直的校對,道路裏敷一定與遠近的實際相違背,失去地理方位的準確性,因而要用這六條相互考證。然後遠近的實數由分率決定,彼此之間的實際由準望決定,道路的實際距離由道裏決定,路途難易程度的實際由高下、方邪、迂直的推算決定。因而雖然有高山大海的阻隔,有輿世隔絕的異域他鄉的遙遠,有登高下山迂回的原因,都可以依地圖而定。準望之法確定後,那麽曲直遠近就很清楚了。

裴秀創立制定朝廷禮儀,廣泛陳述刑法政令,朝廷多遵從采用,作為先例。在位四年,是當時有名的大臣。裴秀穿衣單薄吃飯不按時,該喝熱酒時喝冷酒,泰始七年去世,時年四十八歲。詔書說:“司空為人明哲有美德,行為儒雅,佐助皇上輔翼王朝,功勛業績弘大。正要有所作為修定國家法制,作為世上的宗師模範,不幸去世,我很是悲痛。賜他高貴棺材、朝服一套、衣一件、錢三十萬、布百匹。謐號元。”

當初,裴秀認為尚書三十六個部門管事的不明確,應該讓眾卿任職,未來得及上奏就去世。他的朋友整理他的文稿,發現了上表的草稿論說平定吳國的事,寫的是:“孫皓殘酷暴虐,不趁著聖明的國君統治國家時兼並弱小攻伐昏昧,而留給子孫,將不能讓敵人臣服;時世有好壞,並不永遠是順利之勢。我雖然已經說了多次,但沒有寫成奏章。如今我病重,恭敬地再次陳述。願陛下適時施行。”便把上表封起來上奏。詔書答覆說:“司空去世,沈痛的哀思不能從心中抹去。又得到上奏的草稿,雖在病重,不忘王室,盡忠為國。越看越傷心,造就與眾賢臣一起討論。”

鹹寧初年,和石苞等人都是王公,配享皇廟。有兩個兒子:裴浚、裴頗。裴浚繼嗣,官至散騎常侍,死得早。裴浚的庶子裴憬不聰慧,另封高陽亭侯,讓裴浚的弟弟裴顛繼嗣。

閱讀:18674

《白话译文》简体版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