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话译文

《晋书》 > 杜预 > 白话译文

杜预字元凯,京兆杜陵人。祖父杜畿,是魏尚书仆射。父亲杜恕,是幽州刺史。杜预学识广博,熟知国家兴衰之道,常说:“德不能指望达到,建功立言还有可能。”起初,他父亲与宣帝互不投合,于是免官后幽禁而死,因此杜预很久得不到调用。

文帝继位,杜预娶皇帝的妹妹高陆公主,最初出任尚书郎,承袭祖爵丰乐亭侯。在职四年,调任参相府军事。钟会讨伐蜀,任命杜预为镇西长史。钟会反叛,幕僚助手一并遇害,祇有杜预凭藉智慧免于难,增加食邑一千一百五十户。

与车骑将军买充等人制定律令,完成以后,杜预为律令做注解,于是奏报说:“法律,是如同准绳墨斗一样的决断条例,不是穷尽理性的书籍。因此文辞简约条例率直,断决明白禁令简要。条例率直就容易分辨,禁令简要就难于违犯。容易分辨人们就知道避免犯法,难于违犯就没人违法。刑法的根本就在于简要率直,因此就必须推究名分。推究名分,必须要克制小的道理。古代的刑书,刻在钟鼎上,铸在金石上,以便堵塞异端,使其无法诡辩。如今所注释的都是搜集法律的要义,根据名分推究。使用法的人依据名分条例来审定取舍,伸张法律的公正,摒除细碎的道理。”下诏书在天下颁布实行。

泰始年间,任河南尹。杜预认为京师是王道教化的出发点,从近到远,所有政策措施,力求谶大体。奉韶制定罢免,升迁的法规大致是说:“我听说上古的政治,因循自然,自身清虚追求诚信,那么就有了诚信顺从之道;精神感化心灵沟通,就得到了天下至理。淳朴的风气逐渐消散,彰明美德显现恶行,设立官职,颁发爵位俸禄,宣布六典,以便详尽考察官员。然而仍要倚赖明哲的官吏,建立忠贞的机构,使名位不能超越功绩而过分显赫,使功劳不能落后于名位而埋没,都要广泛征求意见,令人陈述意见而加以采纳。到了末世,不能治远就求助于条文细密,怀疑官吏就相信耳目,疑惑耳目就相信简书。简书越是繁多,官吏们越是虚伪,法令细密,虚伪更多。以往汉代的刺史,也是年终奏报述职,没有统一规定考查,政绩清浊仅列大概情况。魏氏考核官吏,也就是京房的遣意,他的条文可以说是极细密。然而由于过于细碎就违背了本意,因而历代不能通行。不如申述唐尧的旧典,摒除细密而取简要,也就简而容易执行。讲透事物的常理,心领神会而能够阐发,这是由人来实现的。排除了人而专用法,是不合道理的。如今科举的优劣,还不如委任显要官吏,各自考核所统辖之人。任职一年以后,每年评出优秀的一人为上等,差劣的一人为下等,到时公布姓名。像这样六年,主管的人总集卷宗,对于六年来政绩优秀的越级任用,对六年来处于劣等的人奏报免职,对那些优多劣少的进用,劣多优少的降级。如今考核政绩的品评,因为所任职的条件不一,确实有难易之分。如果因为难而被认为优,因为易被认为劣,主管的人一定要衡量轻重,略加降等,不必完全曲就法规。《己丑诏书》认为考核难于行得通,用共同推荐的方式。推荐的道理,也是出于传闻。六年才推举,不是逐渐升降,又不符合古代三年一考核的本意。如今每年一考核,积累了优的评定就升迁,积累了劣的评定就罢黜。以士君子之心相推求,不会出现六年六次黜退的清官,六次进升劣绩之官。监司也将会随时弹劾。假如上下官吏公然包容过失,那是舆论完全败坏,也就和黜退升迁的考核无关了。”

司隶校尉石鉴因原有怨恨弹劾杜预,杜预被免职。当时敌人侵犯陇右,任命杜预为安西军司,给他三百兵士,一百坐骑。到了长安,改任童业刺史,兼东羌校尉、轻车将军、假节。适值敌兵强大,石鉴当时任安西将军,派杜预出击敌军。丝更认为敌军兵强马壮,而官军力量悬殊,应当集中兵力等待时机,到春天进兵讨伐,陈述了五条不可、四条不须的意见。石鉴大怒。又奏报丝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,滞留耗费军需,派遣御史用槛车把杜预交付廷尉。因为杜预娶的是公主,在减轻刑罚的八议范围内,按以侯赎罪论处。后来陇右的事态最终如同杜预的预计。

那时朝廷都认为杜预擅长运筹谋划,匈奴统帅型猛发兵反叛时,从差州西到河东、平阳,诏令丝预以散侯身份在宫中设定计谋,不久任度支尚书。拄灵于是上奏立藉田,安定的边疆,以及治国之要事。又奏请制作人排新器,兴建调节粮价的常平仓,规定谷物价格,核定食盐贩运,制定赋税条例,对内利于国家对外救助边塞一类建议五十多条,都被采纳。石鉴从军中回朝廷,上报功劳不属实,被杜预弹劾,于是相互仇恨,吵阐不止,两人都坐罪免官,以侯爵兼任本职。几年后,又任度支尚书。

元皇后的棺材将迁到峻阳陵。旧的制度是,安葬以后,皇帝及群臣就服丧完毕。尚书上奏,皇太子也应除去丧服。杜预奏议“皇太子应恢复古代典章,应依皇帝服丧”,听从了。

杜预因为当时的历法有差错,与规的刻度不符,奏上《二元干度历》,流行于世。杜预又因孟津渡口危险,有船只覆没的隐患,请求在富平津修河桥。评议的人认为是殷周建都的地方,历代圣贤没有修建,必定有不能修建的原因。杜预说:“‘造舟船建桥梁’,说的就是在河上修桥的事。”等到桥建成,皇帝与百官前往视察,举酒杯对杜预说:“不是你,这座桥建不起来。”杜预说:“若不是陛下的圣明,我也不能做出这一点成绩。”周朝的盛水器,到汉东京时还在皇帝座侧。漠末战乱,不复存在,形状尺度也未能流传。杜预创造性地造出来,向上奏报,皇帝很是高兴赞叹。咸宁四年秋,大雨不停,蝗虫成灾。杜预上疏陈述兴农要事,事情记载在《食货志》。杜预在朝中七年,改革各类政务,不可胜数,朝廷内外称颂,称他为“杜武库”,说没有他不参与成功的。

当时皇帝暗中有灭掉吴国的计谋,而朝廷中的议论多与此违背,祇有杜预、羊祜、张华与皇帝的心意投合。羊祜生病,推举杜预代替自己,于是以原有官职假节代平柬将军,兼征南军司。羊祜死后,官拜镇南大将军、都督荆州诸军事,给追锋车、第二驸马。杜预到任后,修缮锁甲兵器,显示武力,挑选精锐,袭击吴西陵督张政,大败敌军,因为有功增加食邑三百六十五户。张政是吴国的名将,占据要害之地,耻于未防备而失败,不把伤亡的实情告诉孙皓。杜预想离间吴国边防将领,于是上表送还所俘获的吴国兵士给孙皓。孙皓果然召见张政,派武昌监刘宪代替张政。因而大军到达时,使吴国正变换将帅,从而造成覆没。

杜预安排妥当后,就奏请讨伐吴国的日期。皇帝答覆说等明年方能大规模行动,杜预上表陈述上策说:“自闰月以来,敌军衹是警戒,下游没有兵员上调。以情理形势推论,敌人兵力缺乏,在力量不能保全两头时,必定先保护上流,尽力保护流l以束,来苟且偷生,不会大规模派兵西进,使国都空虚。而陛下误听,于是弃置大计,放纵敌患。伐吴的确是国家的长远之计,假如行动会导致失败,可以不行动。攻吴的方针,是务求稳妥。如果一旦成功,就能开创太平的基业;不能成功,不过耗费一些时间,为什么不试一试呢!假如等到后年,天时人事不会不变,我怕伐吴会更难了。陛下先前的意见,是分别命令我们在自己镇守的疆界分头进军,对军队的约束,东西符节相同,这是万全之计,没有失败的忧虑。我心中确实了解,不敢用模糊不清的见解自找麻烦。请陛下考虑。”杜预十几天后又上表说:“羊祜与朝廷大臣多有不同,不先广为谋划而秘密地和陛下共同施行这一计谋,因而更招致不同意见。凡事应当比较利害,如今这一行动十有八九有利,其余一二也不过无功罢了。那些说到破败的情形也是不可能的,衹不过因为计谋不是出自自己,功劳不在自身,各以自己先前的言论为耻,所以坚持己见。近来朝廷不论大事小事,都有不同意见,虽然因为人心不同,也因为自恃恩宠不考虑后果,于是轻易发表相同或相反的意见。过去漠宣帝评议赵充国的上疏,事情应验以后,责问那些持异议的人,都叩头谢罪,以此来堵塞异端。自从秋天以来,讨伐敌人的形势已经初步显露。如果现在中止,孙皓因为害怕而出计谋,或许迁都到武昌,进一步完善修筑江南各城,把居民迁到远方,城攻不破,田野没东西可以掠夺,在夏口蓄积大船,那么明年的计划或许会落空。”当时皇帝正和中书令张华下围棋,而杜预的上表恰好送到。张华推开棋盘拱手说:“陛下圣明神武,朝廷内外清平,国家富裕兵力强大,号令如一。吴国国君荒淫暴虐。诛杀贤能,现在伐吴,可以不费力就能成事。”皇帝于是答应。

杜预在太康元年正月,在江陵陈兵,派遣参军樊显、尹林、邓圭、襄阳太守周奇等人率领军队沿辽西上,授予节制调度权,十天之间,连续攻克城邑,都如同杜预的预料。又派遣牙门管室、且置、鱼垦等人率领奇兵八百人,以船夜渡,袭击乐乡,多竖旗帜,在巴山点火,在要害的地方活动,来涣散敌人的信心。吴都督孙歆极为恐慌,给伍延写信说:“北方来的各路军队,是飞过江来的。”吴国的男女投降的有一万多人,旦置、{互甚等人把军队埋伏在銮翅城外。茎逖派军队出战王浚,大败回城。周旨等人的伏兵,跟随逐逖的军队入城,逊逖没发觉,直到军帐下,俘虏了彊歆回来。因此军中传出歌谣说:“用计诏吏代替打仗以一当万。”于是进逼江陵。吴国督将鱼王假装投降而陈列军队登上城墙,杜预攻克。平定上游以后,沅湘以南,直到交广,吴国的州郡都望风而降,奉送印绶,杜预持符节以皇命安抚他们。斩杀及活捉吴都督、监军十四人,牙门、郡守一百二十多人。又凭仗军威,迁徙将士及屯田戍守之家充实江北,南郡过去的地方各设置长吏,荆地整肃,吴人来投奔的如同回家一样。

王辽先报上他得到的逊逖的头颅,而丝玺后送来活的孙歆,洛阳中把逭当为大笑话。当时众将集中商议,有人说:“百年的敌寇,不能彻底攻克。现在快到暑天了,雨水正多,疾病瘟疫将发生,应该等到冬天,再大行动。”杜预说:“过去凿塑凭藉渣西一仗就吞并了强大的齐国,如今军威已经振奋,势如破竹,几节之后,全都迎刃而解,不再有费力的地方了。”于是指令群帅,直奔拯堕。所经过的城邑,没有不放弃抵抗的。持异议的人于是写信谢罪。

被平定以后,振军凯旋,因有功进升爵位为当阳县侯,增加封邑加上以前的共九千六百户,封儿子杜耽为亭侯,千户,赐绢八千匹。

当初,攻打江陵,吴人知道杜预颈上长有瘤子,怕他的谋略,把瓠绑在狗脖子上展示。每当大树艮了像瘤子的东西,就砍下去露出白色,写上“杜预颈”。等到攻下城,把那些人全部捕杀。

杜预返回任所后,屡次陈述自己的家世官职,说武职不是他的擅长,请求退职。皇上不准许。

杜预认为天下虽然安定,但忘了战争必定危险;于是努力讲授武备,建立学堂,江汉怀其恩德,教化影响到四面八方。攻破山夷,设置军屯营地,分别占据要害之地,稳固维持局势。又修建邵信臣遗迹,阻遏溃、清几条河水来浇灌万余顷良田,划分田界刻石碑,使有规定,公私同时得利。百姓信赖他,称他为“杜父”。旧水道仅有沔汉通往江陵一千几百里,向北没有通路。巴丘湖,沅湘交会的地方,内外有山川,确实险固,正是荆蛮所凭仗的。杜预开杨,从夏水到巴陵一千多里,对内泻除长江水险,对外沟通零桂的漕运。南方歌颂他说:“后世没有叛乱因杜翁,谁能清楚智名与勇功。”

杜预对公家的事,知道的就没有不去做的。凡所兴建制定的,必定从头到尾考察,很少有失误。有人讥讽他用心细碎,杜预说:“禹稷的功业,是希望救世,我做的也差不多。”

杜预看重在后世留名,常说“高岸可以成为峡谷,深谷可以成为山陵”,刻两块石碑,记载他的功绩,一块沉到万山之下,一块立在岘山之上,说:“谁知以后不会成为山陵深谷呢!”

杜预行不骑马,射不透甲,而每逢大事,就立身于将帅之列。与人结交,恭敬有礼,问他事情无所隐瞒,诲人不倦,做事机敏而说话谨慎。立功以后,从容无事,于是沉溺于经籍,作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》。又参考各家谱系,作《释例》。又作《盟会图》、《春秋长历》,形成一家之学,快老了才完成。又撰《女记赞》。当时评论的人说杜预的文义直率无华,世人未能看重,衹有秘书监挚虞赞赏,说:“左丘明本来是为《春秋》作传,而《左传》于是单独行于世。《释例》本来是为《传》撰写的,而所发挥阐明的岂止《左传》,因此也独行于世。”当时王迺懂得相马,又很爱马,而扭岖很能聚敛钱财,拄预常说“王渣有马癖,扭妪有钱癖”。亘适听说后,对拄预说:“你有何癖?”回答说:“我有《左传》癖。”

杜预在镇,多次馋赠洛阳的权贵要人。有人间他原因,杜预说:“我怕他们坏事,不求得到好处。”

杜预初到荆州,因为宴会,醉倒在屋中。外边的人听到呕吐声,偷偷向屋裹窥探,看到一条大蛇低头而吐。听说的人觉得怪异。其后被征为司隶校尉,加位特进,出行到邓县时死去,时年六十三岁。皇帝很是感叹悼念,追赠征南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谧号成。杜预事先立下遗嘱说:“古代不合葬,明白始终的道理,如同从有到无。中古的圣人改为合葬,大概因为不在于别葬合葬,是凭藉活着的人来显示教化罢了。从那以后,大人君子或合葬或别葬,不能知道生,怎么能知道死,因而各自按自己的心意。我过去作台郎时,曾经因为公事路过密县的邢山。山上有坟,问农夫,说是郑大夫祭仲,或说是子产的坟,于是率随从的人祭奠观看。坟建造在山顶上,四面视野开阔,连接山体南北的正中而偏向东北,对着新郑城,表示不忘本。隧道堵住坟后而空着前面,不填土,表示墓中没有珍宝,不采取深埋的方法。山上多有好看的石料而不用,一定要采集洧水自然之石来砌坟墓,用意是不耗费人工,而这些石料世间没有用处。君子称道这坟墓有情义,小人又无利可图,历经千年没有被毁坏,这是由于薄葬的缘故。我去年春天入朝,因为郭氏丧亡,根据陪陵的旧章程,自己上表营建洛阳城束首阳以南为将来的墓地。而所得到的地域正中有小山,上边没有旧坟。它的高大虽然比不上邢山,然而东近二陵,西可以看到宫阙,南面可以看到伊水洛水,北面可以望见伯夷叔齐,地方空旷视野开阔,是安卧之地。因而就植树开道,按一定的制度营建。到时全部用洛水的圆石,开隧道向南,礼制模仿郑大夫,希望用薄葬来自我完善。棺器小殓等事宜,都应与此相称。”子孙完全遵从遗嘱。儿子丝望继嗣。

阅读:18759

免费个人与家庭在线简易记帐本>>>

《白話譯文》繁體版

《白话译文》拼音版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