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话译文

《晋书》 > 裴頠 > 白话译文

裴愿字逸民。非常儒雅有远见,学问广博研习古事,从小有名。御史中丞周弼见了他感慨说:“裴颇像个兵器库,各种武器纵横,是一时的豪杰。”贾充是裴颠姨母的丈夫,上表说“裴秀有佐助皇上的功勋,不幸嫡长子死亡,遣孤幼弱。裴颇才德兼备,足以兴隆封爵”。下韶让裴颇继承爵位,裴颠坚决推辞,皇上不准许。太康二年,征召裴颠为太子中庶子,升为散骑常侍。惠帝即位,转任国子祭酒,兼右军将军。

当初,裴愿兄长的儿子裴憬没作官,裴愿论述世代的勋绩,裴憬被赐予高阳亭侯的爵位。杨骏将要被杀时,杨骏的同党左军将军刘豫在大门陈列兵士,遇见裴龥,问太傅何在。裴憔骗他说:“在西掖门附近遇见太傅乘坐素车,跟从两人向西出去了。”刘豫说:“我去哪裹?”裴愿说:“应该到廷尉那裹去。”刘豫听从了裴憔的话,于是放弃抵御而离开。不久诏书命令裴憔代替刘豫兼左军将军,屯兵于万春门。等到杨骏被杀,裴颅因为有功应当封武昌侯,裴顾请求把爵位封给裴憬,皇帝最终封了裴颅的次子裴该。裴憔反复陈述裴憬本是嫡传,应该承袭钜鹿郡公,先帝施恩下旨,我推辞不掉。武昌的封赐,是我应该蒙受的,特此请求封给裴憬。裴该当时与皇帝有姻亲,因而皇帝不听裴龥的请求。多次升迁为侍中。

当时天下暂时安宁,裴颠奏请建国学,刻石写经。皇太子开始读书,祭祀孔子,宴饮射侯,很有礼仪秩序。又命令苟藩完成他父亲荀勖的志向,铸钟凿磬,用作郊庙祭祀朝会宴享的礼乐。裴颠学识广博,兼明医术。荀勖在修订律历度量时,检验出古代的尺,比当世的尺短四分多。裴颠上疏说:“应当改正各种度量衡。如果不能全改,可以先改太医的量器。这些量器如果有误差,那就失去了神农、岐伯的规定了。药物的轻重,分量的差异使药性不一,可以使人受伤致死,造成的祸害更大。古人长寿而今人短命夭折的情况,未必不是因为这个原因。”最终未被采纳。乐广曾与裴龥清谈,想用理说服他,而裴颇言理广博,乐广笑着不说话。当时的人说裴愿言谈丰富,无所不晓。

裴憔因为买后不喜欢太子,上表直言请求提高太子的生母谢淑妃的地位封号,反复陈述增设后卫官吏,给三千兵士,于是束宫宿卫达到一万人。裴龥升任尚书,侍中的职位依旧,加授光禄大夫。每授他一个职位,没有一次不诚心坚决推让,十余次上表,广泛地引用古今成败作为论据,读到的人没有不戒惧的。

裴颠很担心贾后扰乱国政,与司空张华、侍中贾模商议废置贾后而立谢淑妃。张华、贾模都说:“皇帝没有废黜她的意思,如果我们这些人自作主张那么干,皇帝的心中不认为那是对的。况且诸王势力正强,朋党意见不一,恐怕祸患就像待发的机弩,自己丧命国家危亡,对国家没有益处。”裴颇说:“的确像你们担心的那样。可昏庸暴虐的人,无所顾忌,变乱马上可以到来,将怎么应付呢?”张华说:“你们二人还被信任,经常在皇上左右陈述有关祸福的警告,希望没有大悖逆。幸亏天下还安定,差不多可以平平安安到死。”废贾后的谋略就搁置。裴颇每天劝说姨母广城君,让她劝告买后善待太子而已。有人对裴愿说:“希望与后宫内外把话说透,所说的如果行不通,就以有病为由辞官隐退。要是遣两条都做不到,虽然有十次上表,还是难以免难。”裴烦感叹了半天,而最终没能做到。

升为尚书左仆射,侍中的职务依旧。裴颢虽然是皇后的亲属,然而他的名声一直很好,全国各地的人不认为他是因亲戚关系得以升迁,而且惟恐他不居高位。不久又让裴颇专任门下事,坚决推辞,皇上不允许。裴颇上疏说:“贾模刚去世,又让我代替他,扩大了外戚的名望,更成了偏私之举。皇后的族人怎能常有自我保全的,都知道被重用亲属没有能逃脱灾难的。然而漠代二十四朝皇帝惟有孝文、光武、明帝不重外戚,那些外戚都保全了他们的宗族,我岂止是想要求得自身的美名,实在是因为要安于道的缘故。过去穆拯不接受超越礼法的宴飨,我也不敢听到不寻常的诏书。”又上表说:“咎繇为舜谋划,伊尹辅佐商,吕望辅佐周,萧张辅佐汉,都播散了功德教化,光亮遍及四方。到了各朝的继位国君时,咎单、傅说,祖己、樊仲,也都使国家中兴。他们有的出名前地位卑微,有的出身于庶族,这难道不是崇尚德行的举动,从而达到善美的境界吗!观察近代,不能仰慕古人,沉溺于亲近者,多任用皇后的亲属,以致国不安宁。过去速尘告诫太子不要任命舅舅作官,前世认为这是知礼。况且朝廷何必任用外戚,品德与才能相等,还应该先任用关系疏远的人,以示公正。汉代不任用冯野王,就是这个道理。”表呈上,每次都被皇上下韶好言敦促开导。

当时任用陈准的儿子陈匡、韩蔚的儿子韩嵩一同侍奉太子,裴颇劝谏说:“束宫的设立,是为了准备皇位继承人。和太子交往的人,一定要挑选英俊的人才,应当选用德行完备的人。陈匡、韩嵩不成熟,不知道作人的道理与立身的节操。东宫太子有早熟的外表,而现在有童子侍从的语调,这不符合光大未来事业的大理。”愍怀太子被废时,裴颠与张华苦苦争辩不被听从,事情记载在《张华传》。

裴憔很担心当时风俗的放荡,不尊崇儒家,何晏、阮籍素来有显赫的名声,而言谈浮夸虚幻,不遵循礼法,空受俸禄沉溺于恩宠,当官不干事;至于王衍一类人,声誉太盛,地位高权势重,不以从事政务约束自己,于是互相仿效,风俗教化衰败,因而著述崇有之论反对贵无之论说:

聚合万物的根本,是至高无上之道。用事物种类的差异加以限定,是对万物的品评。形象明显分别,是有生命的物体。变化影响错综,是探究事理的根本。通过品评而区分族类,所依靠的时有偏颇,偏颇得无法让自己满足,因而要凭外力相助。因此事物一发生就有迹可寻,造就是所谓的理。理所体察的,就是所谓有。有所必须的,就是所谓资。资与有配合,就是所谓宜。选择这种宜,就是所谓情。人有了知识以后,虽然进仕退隐不一,沉默言语方式不同,但都是为了珍爱生命保存合宜,这裹的情是一样的。各种事理同时存在而无害,因而就表现出了贵与贱。得与失就在于贵贱的区别,因而吉与凶都有征兆。因此贤人君子,知道欲望不可断绝,于是与人结交有时。在来往中观察,决定如何行事。惟有顺应天时地利,尽力而为,付出辛劳然后享受。处事坚持仁顺,坚持恭敬俭朴,行为依据忠诚信义,依据谦恭退让,立志不求过高,行事不求过分,这样便可以成事。因此努力达到极致,安抚治理百姓,顺从事物之理为后世留下典范,就在于此,这是圣人为政之道。

如果锋芒毕露欺凌放肆,那么危害就萌生了。因此欲漫延就会加速祸患,情没有节制结怨就会增多,专权放纵就会招致进攻,独霸利益就会引来敌寇,可以说是想使生活充裕而适得其反。庸俗的人们,害怕这类争端,于是寻找争执的缘由。看到偏而责难崇有,又看到简损的好处,于是就阐述贵无之议,又提出贱有之论。贬低崇有就必定有外在表现,外在表现就必定是抛弃规制,抛弃规制就必定忽略防范,忽略防范就必定忘掉礼制。礼制不存在,就无法为政了。百姓顺从地位高的人,如同水在器皿。因此百姓的性情,相信他们所习惯的;习惯就安心于其业,安于其业就说这是理所当然。因此统治人要慎重教化,颁布政令刑法等一切事情,让不同的人从事士农工商业,能让接受命令的人不严峻而安定,在短时间内忘掉异端,没有变迁的想法。何况依据君、师、父的尊贵地位,心怀所尊崇之情,当作训令呢!这是昏庸与圣明的区别,不能不审慎。

夫盈的欲望可以减损但不能因此而断绝,过头的物质享用可以节省但不能就此说没有富贵。那些高谈阔论的人,罗列崇有的弊端,盛赞虚无的美好。器物是有外形特征的,可是空无的义理难于检验,雄辩乖巧的言辞可以使人高兴,貌似真实的言论足以让入迷惑,众人的视听被迷惑,沉溺于已形成的说法。即便是有不同的意见,言论不被接受,委屈于自己所喜爱,于是说虚无的理论,不能被掩盖。有唱有和,在虚无的路上一去不回,于是菲薄治理,贬低功利,推崇轻浮游荡的行径,贬低务实的贤能之人。人情所追逐的,实在就是名利。于是善写文章的人夸大其辞,不善言辞的人称赞他们的观点,因而感染了民众。因此根据虚无而立论,就被称为玄妙;作官不关心职守,被称作高雅脱俗;作人不廉洁自律,被称作旷达。于是努力的风气,就更衰落了。狂放的人因为虚无的世风,有的违背吉凶事的礼仪,忽视举止仪容,轻慢长幼之间的礼教,扰乱贵贱等级。其中最过分的人甚至裸身,说笑不顾时宜,把不顾一切当作豁达,士大夫的德行又受到了损害。

老子著述了五千字的文章,明示了污秽繁杂的弊病,甄别列举了清静专一的道理,有令人释然醒悟的作用,符合《易》中《损》、《谦》、《艮》、《节》的要旨。而清静专一守本分,没有虚无的意思;《损》、《艮》这一类,大概衹是君子的一种道德,不是《易》的本意。观看老子的著作虽然广博有道,而说“有生于无”,以虚为主,有别于众人自立一家学说,恐怕是有原因的吧!人出生以后,以保全生命为第一,保全生命所凭藉的,最重要的是顺从自己的感觉。如果旨趣接近于损害事业,那么沉溺的迹象就开始了;如果怀末而忘本,那么天理也就灭绝了。因此行动前后交替,关系到存亡之机。在崇有之时否定有,在贵无之时否定无;在贵无之时否定无,便是在崇有之时否定有。因此申述放纵之弊端,而著述贵无论。将以灭绝他所否定的谬误,保存大善而合乎法度,结束过度的放荡,在心中返回到清静端正。适合贵无之论,而主旨在于崇有,因而有“说得逞不够充分”这样的文辞。如果是这样,就是所表达的道理,是一种学说而已。如果认为至理就是以贵无为根本,就偏颇而不恰当了。古代贤人见识通达,没有被禁锢,发表了高深的言论。衹有班固著作艰深,难以判断他的看法。孙卿、杨雄大体压抑虚无论,但还是有所赞许。而虚无之论,逐日播散,众家煽动兴起,各自推出自己的学说。上至大自然,下至万事,没有不贵无的,所保留的都相同。人情因为人多而顽固,于是凡崇有的道理,在义理上都是被贬低的人,遭到菲薄鄙视。辩论人伦及经义的学说,于是都改换门庭。裴颇为此惊恐,申述心中想法,而攻击我的人众多。有人认为这是一时的言论。有人见到我,责我写文章,选列虚无偏颇的例子。如果不能每件事解释纠正,那么贵无之论就不能推翻。我退下以后思考,虽然君子顺应人情,不求显赫,但到了立论的时候,就要表达自己的观念。然而现在距圣人时代久远,不同的看法纷争纠缠,假如稍有相似,可以光大先代经典,扶助大业,对时代有益,就惟恐自己的言论达不到要求了,怎能沉默,至于未能列举事例,是因为衹是略微表示一下心中所想的而已!

极端的贵无论不能存在,因而开始出现时是自生的。自生就必定包容崇有,那么抛弃有就会受到损害。一旦崇有与贵无有了区分,那么虚无是崇有所谓的遣留而已。因此养说到底即化为有,不是无用论所能包容的;理是有的聚合,不是无为所能包容的。心不是事,而办事必定出于思考,然而不能说办事不是事,认为心是无。工匠不是器皿,而制做器皿必须靠工匠,然而不能说制作的器皿不是器皿,认为工匠是没有的。因此想捕获深渊中的鱼龙,不是安卧就能得到的;想打下高墙上的禽鸟,不是静心拱手就能完成的;精心地拉弓弦下诱饵,不是无知所能做的。由此看来,崇有者都有,虚无对已经存在的民众有什么好处呢!

王衍一类人的攻击责难先后到来,都不能使他屈服。又着《辩才论》,古今的精华大义都有所辨别解释,没有完成就遇到了灾难。

当初,赵王司马伦奉承贾后,裴頠很厌恶他。司马伦数次要求官位,裴頠和张华多次坚决反对,因此深为司马伦所怨恨。赵王司区俭又暗怀篡权谋反之心,想先除掉朝中有威望的人,趁着废黜买后的机会杀了裴倾,那年他三十四岁。两个儿子嵩、该,赵王司马伦也想杀害他们。梁王肜、东海王司马越说裴頠的父亲裴秀对王室有功勋,配享于太庙,不宜灭绝他的后代,因而免于一死,流放到萤室。塞帝复立,追认裴憔原官,按卿的礼节改葬,谧号成。让裴嵩继承爵位,任中书黄门侍郎。盏箠出京后跟了伯父裴饥,任散骑常侍。都被流窜的强盗陈午杀害。

阅读:18124

免费个人与家庭在线简易记帐本>>>

《白話譯文》繁體版

《白话译文》拼音版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