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湮

湮字的笔画:12画;

I

yān

〡ㄢ

〔《广韵》乌前切,平先,影。〕

〔《广韵》于真切,平真,影。〕

亦作“洇”。

1.埋没;淹没。
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绝后无主,湮替隶圉。”

韦昭注:“湮,没也。”

《文选·陆机〈赠尚书郎顾彦先〉诗之二》:“沉稼湮梁颍,流民泝荆徐。”

李善注引《广雅》:“湮,没也。”

《宋史·五行志一上》:“漂民庐,湮田稼。”

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限田》:“而井田既湮,势固不能行也。”

郁达夫《咏史》之一:“楚虽三户竟亡秦,万世雄图一夕湮。”

2.填塞;堵塞。

《逸周书·大明武》:“城高难平,湮之以土。”

孔晁注:“此‘湮’字与下‘湮溪’皆填塞之义。”

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昔禹之湮洪水,决江河,而通四夷九州也,名山三百,支川三千,小者无数。”

清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文选》“乃湮洪塞源”:“塞字后人所加,‘湮洪源’者,湮,塞也。”

鲁迅《故事新编·理水》:“我经过查考,知道先前的方法:‘湮’确是错误了。以后应该用‘导’!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?”

3.指抑塞不畅。

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若泯弃之,物乃坻伏,鬱湮不育。”

杜预注:“湮,塞也。”
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凋龙·附会》:“若首唱荣华,而媵句憔悴,则遗势鬱湮,馀风不畅。”

梁斌《播火记》四十:“是呀!人活百岁也是死!可是活着也有几样不同:在黑暗社会里,在土豪恶霸们脚下活个百八十年,那是黑暗的湮心生活。”

II

yīn

〡ㄣ

〔《集韵》伊真切,平谆,影。〕

同“洇”。

液体落在布或纸上而漾开。

元赵禹圭《风入松·忆旧》曲:“泪痕湮透香罗帕,凭阑干望夕阳西下。”

《全元散曲·白练序·春愁》:“频修银笺锦字到皇州,每一字字泪痕湮透。”

阅读:1804

●〖汉字〗湮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湮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湯

⇛后一个汉字:湫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