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宥

宥字的笔画:9画;

yòu

〡ㄡˋ

〔《广韵》于救切,去宥,云。〕

1.宽仁;宽待。

《庄子·在宥》:“闻在宥天下,不闻治天下也。”

郭象注:“宥使自在则治。”

成玄英疏:“宥,宽也;在,自在也。”

三国魏嵇康《答难养生论》:“圣人不得已而临天下,以万物为心,在宥群生。”参见“宥密”。

2.宽恕;赦免。

《书·舜典》:“流宥五刑。”

孔传:“宥,宽也。以流放之法宽五刑。”

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“二国图其社稷,而求纾其民,各惩其忿,以相宥也,两释纍囚,以成其好。”

杜预注:“宥,赦也。”

唐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﹝钱塘君﹞然后回告兄曰:‘向者辰发灵虚,已至泾阳,午战于彼,未还于此。中间驰至九天,以告上帝。帝知其冤,而宥其失,前所谴责,因而获免。’”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阿松曰:‘此袄敝旧无温,仍请吾母加体,儿罪戾滋重,乞母宥之也。’”

3.宏深;深邃。

《诗·周颂·昊天有成命》“夙夜基命宥密”宋朱熹集传:“宥,宏深也。”参见“宥密”、“宥地”、“宥府”。

4.通“祐”。保佑。

《管子·侈靡》:“公曰:‘国门则塞,百姓讙敖,胡以备之?择天下之所宥,择鬼神之所当,择人之所戴,而亟付其身,此所以安之也。’”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管子六》:“天下之所宥,当作天之所宥……‘宥’读为自天祐之之‘祐’。”

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神若宥之,传世无疆。”

颜师古注:“宥,祐也。”

唐柳宗元《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》:“十年之相知,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。宥而彰之,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。”

5.通“侑”。酬酢;劝食。

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王大食,三宥,皆令奏钟鼓。”

郑玄注:“大食,朔月月半,以乐宥食时也。宥,犹劝也。”

《左传·庄公十八年》:“虢公、晋侯朝王,王飨醴,命之宥。”

杜预注:“宥,助也。所以助欢敬之意。”
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春秋左传上》:“《尔雅》曰:‘酬、酢、侑,报也。’则侑与酬酢同义。命之侑者,其命虢公、晋侯与王相酬酢,与或献或酢,有施报之义,故谓之侑。命之侑者,所以亲之也。

僖二十八年《传》:‘晋侯朝王,王享醴,命晋侯宥。’其为命晋侯与王相酬酢,较然甚明。若谓助以币帛,则《传》但云:‘王享醴,宥之’可矣,何须云:‘命晋侯宥’乎?”汉焦赣《易林·涣之节》:“天山紫芝,雍梁朱草。长生和气,王以为宝。公尸宥食,福禄来处。”

6.通“囿”。局限;蔽碍。

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接万物以别宥为始。”

成玄英疏:“宥,区域也。始,本也。置立名教应接人间,而区别万有,用斯为本也。”

《吕氏春秋·去宥》:“邻父有与人邻者。有枯梧树,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,邻人遽伐之。邻父因请而以为薪,其人不说,曰:‘邻者若此其险也,岂可为之邻哉!’此有所宥也。”

毕沅注:“疑宥与囿同,谓有所拘碍而识不广也。以下文观之,犹言蔽耳。”

7.通“右”。参见“宥坐之器”。

8.姓。

明洪武时有有日兴,上加“宀”,赐姓“宥”,为“宥”姓之始。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。

阅读:3033

●〖汉字〗宥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宥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宦

⇛后一个汉字:室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