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
独字的笔画是:9画
简体独字的笔画:9画;繁體獨字筆畫:16畫。
(独,独)
dú
ㄉㄨˊ
〔《广韵》徒谷切,入屋,定。〕
1.单独;独自。
《易·小畜》:“‘有孚挛如’,不独富也。”
南朝宋鲍照《代放歌行》:“君今有何疾,临路独迟迴。”
唐杜甫《月夜》诗: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”
宋王安石《怀元度》诗之二:“不见秘书心若失,百年衰病独登台。”
柳青《铜墙铁壁》第十七章:“即使他和她成了亲以后,他也不是她独有的。他是属于人民的!”引申为孤立、孤独。参见“独夫”、“独雁”。
2.老而无子孙者。
《书·洪范》:“无虐茕独而畏高明。”
孔传:“无子曰独。”
《周礼·秋官·大司寇》:“凡远近惸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,而其长弗达者,立于肺石,三日,士听其辞,以告于上而罪其长。”
郑玄注:“无子孙曰独。”
贾公彦疏:“无子有孙不为独,故兼云无孙也。”
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治水五行》:“存幼孤,矜寡独。”
凌曙注引《释名》:“无子曰独。”
周立波《禾场上》:“如果是鳏寡孤独,真正失去了劳动力的老人家,政府和农业社,都会保障他们的生活的。”
3.指无妻者。
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刘翊》:“乡族贫者,死亡则为具殡葬,嫠独则助营妻娶。”
李贤注:“无夫曰独。”
王先谦集解引周寿昌曰:“桉注‘无夫’,当作‘无妻’。”
4.独特;特别。
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受命于地,唯松柏独也正,在冬夏青青。”
宋王安石《收盐》诗:“海中诸岛古不毛,岛夷为生今独劳。”
清顾炎武《赠林处士古度》诗:“受命松柏独,不改青青姿。”
5.通“孰”、“熟”。犹何,哪。
《吕氏春秋·必己》:“其野人大说,相谓曰:‘说亦皆如此其辩也,独如向之人?’”高诱注:“独犹孰也。”
6.通“孰”、“熟”。深透。
《吕氏春秋·听言》:“此四士者之议,皆多故矣,不可不独论。”
许维遹集释:“独犹孰也,孰、熟古通,是‘独论’犹‘熟论’也。”
陈奇猷校释:“许说是也。熟独古音同部通假。”
7.犹如,类似。
汉王充《论衡·谢短》:“古礼三百,威仪三千;刑亦正刑三百,科条三千……礼与律独经也。”
《文选·左思〈魏都赋〉》:“有魏开国之日,缔构之初,万邑譬焉,亦独犨麋之与子都,培塿之与方壶也。”
李善注:“犨麋,古之丑人也。”
吕向注:“子都,美人。培塿,小堆阜也。
方壶,海中神山。言……大魏开国、结构之初,而万国相比,则吴蜀犹丑人、小阜,魏犹子都、方壶。”
8.副词。仅仅;唯独。
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且以尚贤为政之本者,亦岂独子墨子之言哉?”
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子所言者,其人与骨皆已朽矣,独其言在耳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物多胜于人,不独龟鹤也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一○四回:“不独是城里姓贾的多,外省姓贾的也不少。”
周立波《卜春秀》:“别人来得,独你来不得。”
9.副词。岂;难道。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且汝独未闻牧野之语乎?”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夫独无族姻乎?”
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兄虽在外,吾独不能为君主邪?”明冯梦龙《智囊补·语智·中牟令》:“汝为县令,独不闻天子好出猎乎?”
10.副词。表转折。犹却。
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﹝赵氏﹞世有功,未尝绝祀。今吾独灭赵宗,国人哀之,故见龟策。”
汉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太公、伊尹以如此,龙逄、比干独如彼,岂不哀哉!”
11.副词。还,依然。
南朝梁萧子云《寒夜直坊忆袁三公》诗:“高帷晓独垂,华烛夜空冷。”
隋江总《遇长安使寄裴尚书》诗:“北风尚嘶马,南冠独不归。”
唐杜甫《上牛头寺》诗:“何处啼莺切,移时独未休。”
12.副词。犹将。多用于疑问句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宗不余辟,余独焉辟之?”
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?”
《吕氏春秋·知士》:“静郭君曰:‘受薛于先王,虽恶于先王,吾独谓先王何乎?’”
13.连词。尚且。
《楚辞·离骚》:“览察草木其独未得兮,岂珵美之能当?”王逸注:“言世人无能知臧否,观众草尚不能别其香臭,岂当知玉之美恶乎?”汉刘向《说苑·杂言》:“夫善恶之难分也,圣人独见疑,而况于贤者乎?”
14.兽名。似猿而大。
《埤雅·释兽》:“独,猿类也,似猿而大,食猿,今俗谓之独猿。盖猿性群,独性特;猿鸣三,独鸣一,是以谓之独也。”
《古谣谚·独兽谚》:“独一鸣而猿散。”
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兽四·狨附独》:“独,似猿而大,其性独,一鸣即止,能食猿猴。故谚曰:‘独一鸣而猿散。’”
15.姓。
明有独立、独善。见《正字通·犬部》。
阅读:133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