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
牙字的笔画:4画;
I
yá
〡ㄚˊ
〔《广韵》五加切,平麻,疑。〕
“雅”的被通假字。
1.指大牙,臼齿。古时,当唇者称齿,在辅车之后者称牙。
《诗·召南·行露》:“谁谓鼠无牙?何以穿我墉?”朱熹集传:“牙,牡齿也。”
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皮革、齿牙、骨角、毛羽,不登于器。”
孔颖达疏:“颔上大齿谓之为牙。”
唐韩愈《与崔群书》:“左车第二牙,无故动摇脱去。”
2.牙齿的通称。
《楚辞·大招》:“靥辅奇牙,宜笑嘕只。”
蒋骥注:“奇牙,美齿也。”
叶圣陶《火灾·云翳》:“起身之后,刷一回牙延了二十分钟。”
3.咬。
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见大王之狗,卧者卧,起者起,行者行,止者止,毋相与斗者;投之一骨,轻起相牙者,何则?有争意也。”
鲍彪注:“牙,言以牙相噬。”
汉扬雄《太玄·争》:“两虎相牙,知掣者全。”
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五七引《河东记》:“但闻狺、牙、啮、诟、嚼骨之声,如胡人语音而大骂曰:‘贼秃奴!’”
4.称形状像牙齿的器物。
《礼记·玉藻》:“佩玉有冲牙。”
孔颖达疏:“所触之玉,其形似牙,故曰冲牙。”
《释名·释兵》:“钩弦者曰牙,似齿牙也。”
宋林景熙《蜃说》:“钟鼓楼翼其左右,簷牙历历,极公输巧不能过。”
5.特指象牙。
南朝宋鲍照《代淮南王》诗:“琉璃作碗牙作盘,金鼎玉匕合神丹。”
唐李贺《追赋画江潭苑》诗之三:“鞦垂粧钿粟,箭箙钉文牙。”
明沉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玩具·印章》:“其私印用牙,始于宋时。”
6.旗名。
《文选·潘岳〈关中〉诗》:“桓桓梁征,高牙乃建。”
李善注:“牙,牙旗也。
《兵书》曰:牙旗,将军之旗。”
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出师旗摺》:“按《真人水镜经》云:‘凡出军立牙,必令坚完,若折,则将军不利。’盖牙,即旗也。”
元狄君厚《介子推》第三摺:“兀的是还你魂的高车驷马。那的是取你命的大纛高牙。”参见“牙旗”。
7.古称军中长官住所。
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重华大悦,以艾为中坚将军,配步骑五千击秋。引师出振武,夜有二枭鸣于牙中。”
8.扎营;驻军。
《旧唐书·李德裕传》:“﹝乌介可汗﹞牙于塞上,遣使求助兵粮。”
《新唐书·突厥传上》:“靖进屯恶阳岭,夜袭颉利,颉利惊,退牙碛口。”
9.古代官署的称呼。后多作“衙”。
《新唐书·泉献诚传》:“武后尝出金币,命宰相、南北牙群臣举善射五辈,中者以赐。”
宋洪迈《容斋随笔·魏明帝容谏》:“太宗大怒,谓玄龄等曰:‘君但知南牙耳,北门小小营造,何预君事耶?’玄龄等拜谢。”
10.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王庭的称呼。
《北史·长孙晟传》:“及突厥摄图请婚,周以赵王招女妻之。
周与摄图各相夸竞,妙选骁勇以充使者,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。”
《新唐书·契苾何力传》:“﹝何力﹞乃阅精骑千馀,直擣其牙。”
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三:“和林者,大漠之北,杭爱山之南,鄂尔坤河之西北,回纥旧建牙之所。”
11.指牙人或牙行。
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下》:“有自贸易不用市牙者,验其私簿,无私簿者,投状自集。”
《元典章新集·刑部·戏杀》:“李高三贩卖乾鱼,令杞一、余兴二作牙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三八回:“等鱼牙主人不来,未曾敢卖动,因此未有好鲜鱼。”参见“牙人”、“牙商”。
12.牡,雄性。
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兽一·豕》:“牡曰豭、曰牙。”
13.牙板。始为象牙製,后多用檀木製。
宋刘克庄《贺新郎·生日用实之来韵》词:“安得春莺雪儿辈,轻拍红牙按舞。”
14.量词。绺。
《水浒传》第五七回:“众人看徐宁时,果是一表好人物:六尺五六长身体,团团的一个白脸,三牙细黑髭髯,十分腰细膀阔。”
15.见“牙牙”。
16.通“芽”。萌芽;萌生。
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利端始萌,害渐亦牙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吴失》:“驺虞翳于冥昧,朱华牙而未秀。”
《新唐书·长孙无忌传》:“祸隙已牙,败不旋踵矣。”
17.通“芽”。植物的幼芽。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韭》:“以铜铛盛水,于火上微煮韭子,须臾牙生者好。”
宋梅尧臣《初闻蛙》诗:“何时科斗生,草根已吐牙。”
18.通“伢”。小孩。参见“牙子”、“牙儿”。
19.姓。见《通志·氏族四》。
II
yà
〡ㄚˋ
〔《集韵》鱼驾切,去禡,疑。〕
车辋,车轮的外周部分。
《周礼·考工记·轮人》:“毂也者,以为利转也;辐也者,以为直指也;牙也者,以为固抱也。”
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牙……谓轮輮也,世间或谓之罔。”罔,“辋”的古字。
孙诒让正义引阮元曰:“辋非一木,其曲须揉,合抱之处必有牡齿以相交固,为其象牙,故谓之牙。”
阅读:313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