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方

方字的笔画:4画;

I

fāng

ㄈㄤ

〔《广韵》府良切,平阳,非。〕

“放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相并的两船;竹木编成的筏。亦指以舟、筏渡水。

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就其深矣,方之舟之。”

高亨注:“方,以筏渡;舟,以船渡。”

宋叶适《刘子怡墓志铭》:“导溪之水,舟可方兮,扶其艰凶,底太康兮。”按,《说文·方部》:“方,併船也,象两舟省总头形。”

2.并列,并排。

《仪礼·乡射礼》:“不方足。”

郑玄注:“方,犹併也。”

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敦万骑于中营兮,方玉车之千乘。”

颜师古注:“方,并也。”

晋陆机《赠冯文罴迁斥丘令》诗:“方骥齐镳,比迹同尘。”

明叶子奇《草木子·杂制》:“中原平衍,设立许多沟浍,许多阡陌,使车不得方其轨,骑不得骋其足也。”

3.引申指一并;一齐。

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甲兵方起于天下,大攻小,强执弱。”

于省吾新证:“方,犹并也。”

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文武方作,是庸四克。”

颜师古注引晋灼曰:“方,并也。”

4.等同;相当。

《周礼·考工记·梓人》:“梓人为侯,广与崇方。”

郑玄注:“崇,高也;方,犹等也。”

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:“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,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……功足相方。”

宋庄季裕《鸡肋编》卷下:“自灵武罢兵,计费六百馀亿,方前世数倍矣。”

5.比拟;比喻。

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服勤至死,方丧三年。”

孔颖达疏:“方,谓比方也。有比方父丧礼以丧君。”

汉仲长统《昌言·论理乱》:“暴风疾霆,不足以方其怒;阳春时雨,不足以喻其泽。”

晋葛洪《抱朴子·至理》:“形者,神之宅也。故譬之于堤,堤坏则水不留矣;方之于烛,烛糜则火不居矣。”

唐刘知几《史通·叙事》:“昔文章既作,比兴由生,鸟兽以媲贤愚,草木以方男女。”

6.比较;对比。

《后汉书·周举传》:“陛下初立,遵脩旧典,兴化致政,远近肃然。顷年以来,稍违于前,朝多宠倖,禄不序德……准今方古,诚可危惧。”

《晋书·王湛传》:“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,下方魏舒有馀。”

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:“《述征记》曰:盟津河津恒浊,方江为狭,方淮济为阔。”

宋周密《癸辛杂识续集·蜘蛛珠》:“内府一珠向以数千锭得之于海贾,方之此珠,不及其半,盖绝代之宝也。”

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至于倭文端之守正不阿,清操绝俗;文文忠之匪躬尽瘁,驯扰强藩,方之姚宋忠唐、范韩翊宋,殆无恧色。”

7.品类;类别。

《礼记·缁衣》:“故君子之朋友有乡,其恶有方。”

郑玄注:“乡、方,喻辈类也。”

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以死生为一化,以万物为一方,同精于太清之本。”

高诱注:“方,类也。”

三国魏嵇康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天地广远,品物多方,智之所知,未若所不知者众也。”

8.方形。与“圆”相对。

《周礼·考工记·舆人》:“圜者中规,方者中矩。”

《公羊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“国子执壶浆”汉何休注:“壶,礼器。腹方口圆曰壶。”
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夙惠》:“晏乃画地令方,自处其中。人问其故,答曰:‘何氏之庐也。’”宋苏轼《余去金山五年复至》诗:“清风偶与山阿曲,明月聊随屋角方。”

9.指大地。

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戴圆履方,抱表怀绳。”

高诱注:“圆,天也;方,地也。”参见“方载”。

10.方向;方位。

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:“东方明矣,朝既昌矣。”

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飞云龙于春路,屯虎神于秋方。”

薛综注:“秋方,西方也。”

南朝宋鲍照《拟古》诗之一:“南国有儒生,迷方独沦误。”

唐韩愈《魏博节度使沂国公先庙碑铭》:“田侯作庙,相方视阯。见于蓍龟,祖考咸喜。”

《水浒传》第六六回:“四下里,十数处火光亘天,四方不辨。”

11.方面。

《文子·自然》:“能法天者,天不一时,地不一材,人不一事,故绪业多端,趋行多方。”

唐王维《画学秘诀》:“山分八面,石有三方。”

王统照《湖畔儿语》:“每在此时,一方引动我对于自然景物的鉴赏,一方却激发起无限的悠淼寻思。”

12.旁边;一侧。

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
郑玄笺:“在大水之一边,假喻以言远。”

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,视见垣一方人。以此视病,尽见五脏症结。”

司马贞索隐:“方犹边也。言能隔牆见彼边之人,则眼通神也。”

13.谓偏离中心。

《仪礼·大射仪》:“大射正立于公后,以矢行告于公,下曰留,上曰扬,左右曰方。”

郑玄注:“留,不至也;扬,过去也;方,旁出也。”

清王鸣盛《蛾术编·说通二·方》:“射者发矢,必以中的为善……惟学亦然。今之学者皆方也。求其能不至、过去者且少焉,况能中的者乎?”

14.四周围绕。亦指界限或界线。

《尉缭子·分塞令》:“中军,左右、前后军,皆有地分,方之以行垣,而无通其交往。”

宋曾巩《〈新序〉目录序》:“天下之士,各自为方,而不能相通,世之人不复知夫学之有统、道之有归也。”

15.地方;地区。

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!”三国魏曹丕《燕歌行》之一:“慊慊思归恋故乡,君何淹留寄他方。”

《旧唐书·宪宗纪下》:“朝廷大体,以恤人为本。一方不稔,即宜赈救。”

清卓尔堪《哭舍弟子厚》诗之二:“遣弟遥迎汝,魂兮附榇来……故陇荒无恙,殊方孤可哀。”

16.古代计量面积用语。后加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,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。多用于计量土地。

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。”

宋苏轼《论河北京东盗贼状》:“今又不雨,自秋至冬,方数千里,麦不入土。”

17.上古指邦国。亦指古行政区的州。

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:“如雷如霆,徐方震惊。”

高亨注:“徐方,徐邦。”

《后汉书·陶谦传》:“﹝谦﹞为徐州牧……是时徐方百姓殷盛,穀实甚丰,流民多归之。”

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初平四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注曰:“古语多谓州为方,故八州八伯谓之方伯。

《书》曰‘惟彼陶唐,有此冀方’,《诗》曰‘徐方不庭’,是也。”

18.境域;边境。参见“方外”、“方表”。

19.古代祭祀名。指秋祭四方之神。

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:“以我齐明,与我牺羊,以社以方。”

朱熹集传:“方,秋祭四方,报成万物。”

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:“来方禋祀,以其騂黑。”

郑玄笺:“成王之来,则又禋祀四方之神。”

20.道理;常规。

《易·恒》:“君子以立不易方。”

孔颖达疏:“方,犹道也。”

《后汉书·班彪传论》:“﹝彪﹞行不逾方,言不失正。”

唐张九龄《上封事书》:“伏望更发睿图……使官修其方,人受其福,天下幸甚。”

宋沉作哲《寓简》卷一:“制动也有柅,变通也无方。”

清王韬《陆操新义序》:“其临敌也,攻守冲御,变化无方。”

21.方法;方略。

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:“彼出则归,彼归则出,楚必道敝。亟肄以罢之,多方以误之……必大克之。”

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﹝孙桓﹞为备所围,求救于逊,逊曰:‘未可。’……及方略大施,备果奔溃。

桓后见逊曰:‘前实怨不见救,定至今日,乃知调度自有方耳。’”宋范仲淹《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》:“精治人之术,薀致君之方。”

叶圣陶《北上日记·一月十八日》:“南京政府尚议论纷纷,迄无应付之方。”

22.方正;刚直。

《管子·霸言》:“夫王者之心,方而不最。”

尹知章注:“心虽方直,未为其最。”

汉贾山《至言》:“使皆务其方,以高其节,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,以称大礼。”

唐韩愈《欧阳生哀辞》:“﹝詹﹞气醇以方,容貌嶷然。”

明李贽《耿楚倥先生传》:“长者性方行独,身世孤单,生平不爱见俗人。”

王闓运《王仲章碣》:“唯义是从,温而能方。”

23.辨别。参见“方物”。

24.据有。

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:“维鹊有巢,维鸠方之。”

毛传:“方,有之也。”

25.繫缚。

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是故方马埋轮,未足恃也。”

曹操注:“方,缚马也。”

26.古代指医卜星相等方术。

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

成玄英疏:“既多方术,书有五车。”

清方苞《陈驭虚墓志铭》:“少好方,无所不通。”

27.方子;方剂。药方。

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……客闻之,请买其方以百金。”

宋陆游《村居书事》诗:“酒户知贫焚旧券,医翁怜病献新方。”

张天翼《清明时节》:“有几张嘴……还介绍了几个专治跌打损伤的灵方。”

28.方子;方剂。指处方,开方子。

汉王符《潜夫论·述赦》:“凡治病者,必先知脉之虚实,气之所结,然后为之方。”

29.方子;方剂。饮食、酿造等业上的配方标准。

《南齐书·虞悰传》:“悰善为滋味……上就悰求诸饮食方,悰秘不肯出。”

唐王建《设酒寄独孤少府》诗:“自看和酿一依方,绿着松花色较黄。”

30.古代书写文字用的木版。

《仪礼·聘礼》:“百名以上书于策,不及百名书于方。”

郑玄注:“方,板也。”

《史记·龟策列传褚少孙论》:“写取龟策卜事,编于下方。”

清袁枚《随园随笔·尺牍》:“《独断》又曰:凡书字有多有少,一行可尽者书之简,简不容,书之方,方不容,书之册。”

31.古谓掘土成坑为方。

《三国志·魏志·明帝纪》“己未,有司奏文昭皇后立庙京都”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《魏略》:“而使﹝群臣﹞穿方举土,面目垢黑……甚非谓也。”

《资治通鉴·魏明帝景初元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注曰:“方,穴土为方也。”参见“方中”。

32.古人灼龟取兆,方为兆名之一。

宋苏洵《六经论·易》:“卜者听乎天……龟漫而无理者也,灼荆而鑽之,方功义功,惟其所为,而人何预焉。”参见“方兆”。

33.违背;违拗。

马王堆汉墓帛书《称》:“疑则相伤,杂则相方。”

章炳麟《原名》:“是施自方其命,岂不誖哉?”参见“方命”。

34.数学上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的运算方法。

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技艺》:“古法,凡算方积之物有立方,谓六幂皆方者,其法再自乘则得之。”如:2的3次方是8。

35.量词。用于体积和面积。体积一方因计量物不同而不同:砂土一般以方一丈、厚一尺为一方,石头则以长、宽、高各一尺为一方。面积除田亩外,其他面积一方指一丈见方。公制指平方米或立方米。

36.量词。古代田地的面积单位。有不同的定制。如宋熙宁五年,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,一百六十步为一方。

清代札萨克图一亩则二百八十八弓,十亩为晌,四十五晌为方。参阅《文献通考·田赋四》、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·田制》。

37.量词。用于方形的物体。

北魏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前赵·刘聪》:“左右取得,开有一方白玉。”

《西游记》第三一回:“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……就如拾着一方金玉一般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回:“﹝郭铁笔﹞拿出一个锦盒子,里面藏着两方图书。”

巴金《春》十一:“她摸出一方手帕来揩眼睛。”

38.副词。方始;方才。

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“弓矢斯张,干戈戚扬,爰方起行。”

朱熹集传:“方,始也。”

唐韩愈《次硖石》诗:“数日方离雪,今朝又出山。”

元《初至临海》诗之二:“停马方问俗,渔唱起前汀。”

清秋瑾《宝剑歌》:“死生一事付鸿毛,人生到此方英杰。”

沉从文《从文自传·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》:“﹝我﹞到六岁时,我的弟弟方两岁,两人同时出了疹子。”

39.副词。将,将要。表未来。

《诗·秦风·小戎》:“方何为期,胡然我思之?”马瑞辰通释:“方之言将也。”

汉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》:“信方斩,歎曰:‘悔不用蒯通之言,为女子所执’。”

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小人则将及水火,君子则方成猿鹤。”

唐皎然《送秘上人游京》诗:“共君方异路,山伴与谁同。”

40.副词。表示某种状态正在持续或某种动作正在进行。犹正。
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国家方危,诸侯方贰,将以袭敌,不亦难乎?”

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燕人曰:‘赵方西忧秦,南忧楚,其力不能禁我。’”唐韩愈《与鄂州柳中丞书》之二:“愚初闻时,方食,不觉弃匕箸起立。”

宋欧阳修《秋声赋》:“欧阳子方夜读书,闻声有自西方来者,悚然而听之。”

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﹝士隐﹞方欲进来时,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。”

41.副词。仅仅;仅只。

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赏有功,罚有罪,而不失其人,方在于人者也。”

高亨注:“方,犹仅也。在,犹及也。”

《朱子语类》卷五一:“所谓事之宜,方是指那事物当然之理,未说到处置合宜处也。”

42.副词。却,反而。表示语气转折。

《周书·文帝纪上》:“﹝高欢﹞以姦志未从,恐先洩漏,乃密白朝廷,使杀高乾,方哭对其弟,称天子横戮。”

宋司马光《乞未禁私市先赦西人第二札子》:“万一激怒西人,致生边患,兵连祸结……岂不危哉!而执政方以为西人微弱,不敢复动,数遣来使,诚心内附,置之度外,不以为虞。”

43.介词。当,在。

《素问·疟论》:“方其盛时必毁。”

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九:“方是时,士大夫失职如此,安得不兆乱乎?”

44.通“谤”。讥评。参见“方人”。

45.周代北方地名。在今陝西、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。

《诗·小雅·出车》:“王命南仲,往城于方。”

朱熹集传:“方,朔方,今灵夏等州之地。”

46.姓。

《通志·氏族三》:“方氏,周大夫方叔之后,以字为氏。

《风俗通》云:‘方雷氏之后。’”

II

fáng

ㄈㄤˊ

〔《广韵》符方切,平阳,奉。〕

1.通“房”。穀物初生尚未结实之谓。

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:“既方既皂,既坚既好。”

郑玄笺:“方,房也,谓孚甲始生而未合时也。”

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实方实苞,实种实褎。”

马瑞辰通释:“方为穀始吐芽。”

2.通“防”。防御。

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毋百以亢疾犁,壁皆可善方。”

张纯一集解:“方,同‘防’,御也。”

III

páng

ㄆㄤˊ

〔《集韵》蒲光切,平唐,并。〕

1.通“旁”。广大;广博。

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晋国之方,偏侯也。”

韦昭注:“方,大也。”参见“方割”。

2.指遍及。

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沔水一》:“自白马迄此,则平川夹势,水丰壤沃,利方三蜀矣。”

3.见“方羊”。

4.见“方皇”。

IV

w·ng

ㄨㄤˇ

〔《集韵》文纺切,上养,微。〕

见“方良”。

V

fēng

ㄈㄥ

响度级单位。用方表示的声音的响度级,数值上等于根据人耳判断为等响的1000赫纯音的声压级的分贝数。

阅读:6089

●〖汉字〗方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方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斻

⇛后一个汉字:斸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