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洽

洽字的笔画:9画;

I

qià

ㄑ〡ㄚˋ

〔《广韵》侯夹切,入洽,匣。〕

“合”的被通假字。亦作“冾”。

1.浸润;沾湿。

《书·大禹谟》:“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。”

孔颖达疏:“洽,谓沾渍优渥,洽于民心,言润泽多也。”

唐李复言《续幽怪录·木工蔡荣》:“母视荣,即汗洽矣。”

2.符合。

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:“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,以洽百礼。”

郑玄笺:“洽,合也……以洽百礼,谓飨燕之属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桉·清吏条陈》:“盛宣怀任邮传部尚书,议借洋债,收干路为国有,所定条约章程不洽舆情。”

3.通达。

《管子·国蓄》:“民予则喜,夺则怒,民情皆然。先王知其然,故见予之形,不见夺之理,故民爱可洽于上也。”

尹知章注:“洽,通也。”

《魏书·邢峦传》:“萧渊藻是裙屐少年,未洽治务。”

4.周遍;广博。

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以文王之德,百年而后崩,犹未洽于天下。”

晋郭璞《〈方言〉序》:“﹝《方言》﹞真洽见之奇书,不刊之硕记也。”

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七:“当时诸将一心,战守艰苦,威德洽而纪律严。”

5.和谐;融洽。

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矢其文德,洽此四国。”

晋陶潜《答庞参军》诗:“欢心孔洽,栋宇惟邻。”

宋司马光《乞令皇子伴读官提举皇子左右人札子》:“语言不洽,志意不通。”

鲁迅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五八》:“闽南与闽北人之感情颇不洽。”

6.商量,交换意见。参见“洽商”、“洽谈”。

7.通“给”。及,赶上。

《商君书·兵守》:“发梁撤屋,给从从之,不洽而熯之,使客无得以助攻备。”

清俞樾《古书疑义举例·上下文异字同义例》:“‘洽’亦当为‘给’,古字同声而通用也。”

II

ㄏㄜˊ

〔《集韵》葛合切,入合,见。〕

古水名。一名瀵水,现称金水河。源出陝西省合阳县北部,东南流入黄河。

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:“在洽之阳,在渭之涘。”

阅读:1510

●〖汉字〗洽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洽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派

⇛后一个汉字:洼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