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难而退
【成语】:知难而退
【拼音】:zhī nán ér tuì
【解释】: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,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。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。
【出处】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行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。”
【示例】:尤其是因为在那一级里有三、四个“吵客”,弄得那位英文教员不得不~。 ★邹韬奋《经历·新饭碗问题》
【近义词】:听天由命、畏葸不前、望而却步
【语法】: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的态度
【英文】:withdraw after learning of the difficulties
【德文】:vor Schwierigkeiten zurückscheuen
【成语故事】:春秋时期,晋国和楚国为争夺霸权相互进行战争,郑国处于他们之间,他依附晋国,楚国就派兵征服它。晋国听说楚国出兵就派荀林父、士会、先榖等率军讨伐楚国,听到他们已经结盟,士会同意荀林父知难而退的做法,先榖不同意造成兵败
(知难而退,知难而退)
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军志曰:‘允当则归。’又曰:‘知难而退。’”
《吴子·料敌》:“凡此不如敌人,避之勿疑。所谓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也。”
《晋书·蔡豹传》:“诏曰:‘知难而退,诚合兵家之言。’”
2.泛指因遇困难而退缩。
宋杨万里《答本路安抚张尚书》:“某不才多病之身……知难而退,弃官九载。”
刘白羽《战斗的幸福》:“谁知他们在河边测了测水位,却知难而退,倒转车身回去了。”
阅读:1760
标签: 四字成语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