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
性字的笔画:8画;
xìng
ㄒ〡ㄥˋ
〔《广韵》息正切,去劲,心。〕
1.人的本性。
《易·繫辞上》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。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若能成就此道者,是人之本性。”
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”
刘宝楠正义:“人性相近,而习相远。”
唐韩愈《原性》:“性也者,与生俱生也。”
宋司马光《善恶溷辨》:“夫性者,人之所受于天以生者也。”
2.泛指天赋,天性。
宋王安石《上执政书》:“鸟兽、鱼鳖、昆虫、草木,下所以养之,皆各得尽其性而不失也。”
清恽敬《〈大云山房文稿二集〉叙录》:“是故百家之敝,当折之以六艺;文集之衰,当起之以百家.其高下、远近、华质,是又在乎人之所性焉。”
3.事物的性质或性能。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今夫水,搏而跃之,可使过颡,激而行之,可使在山,是岂水之性哉?”
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则天之明,因地之性,生其六气,用其五行。”
杜预注:“高下、刚柔,地之性也。”
《南史·张充传》:“故金刚水柔,性之别也。”
唐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:“凡植木之性,其本欲舒,其培欲平,其土欲故,其筑欲密。”
4.现常用为名词性后缀,表示思想感情、生活态度和一定的范畴等。如:人民性,弹性、历史性事件、流行性感冒。
5.生命;生机。
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:“今宫室崇侈,民力彫尽,怨讟并作,莫保其性。”
杜预注:“性,命也。民不敢自保其性命。”
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“靡曼皓齿,郑卫之音,务以自乐,命之曰伐性之斧。”
《汉书·公孙贺刘屈氂等传赞》:“处非其位,行非其道,果陨其性,以及厥宗。”
颜师古注:“性,生也。”
宋辛弃疾《满江红·汉水东流》词:“马革裹尸当自誓,蛾眉伐性休重说。”
6.性情,脾气。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先王之于民也,懋正其德,而厚其性。”
韦昭注:“性,情性也。”
《韩非子·观行》:“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韦以自缓。”
晋陶潜《归园田居》诗:“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”
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六九引唐薛用弱《集异记·李楚宾》:“李楚宾者,楚人也,性刚傲,惟以畋猎为事。”
元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摺:“依着我性,则一下打出脑浆来。”
清李渔《奈何天·狡脱》:“他是极怕凶的,待我发起性来,他自然会转去。”
7.指情绪。
《初刻拍桉惊奇》卷十二:“女子性定,王生问他备细。”
8.身体;体质。
《吕氏春秋·壅塞》:“夫登山而视牛若羊,视羊若豚,牛之性不若羊,羊之性不若豚。”
高诱注:“性,犹体也。”
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留侯性多病,即道引不食穀,杜门不出岁馀。”
三国魏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危坐一时,痹不得摇,性复多虱,把搔无已。”
宋叶适《辞免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状》:“而某志行凋落,问学空殚,性与年徂,材随老尽。”
9.姿态。
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曼颊皓齿,形夸骨佳,不待脂粉芳泽,而性可说者,西施、阳文也。”
高诱注:“性,犹姿也。”
10.性别。如:男性、女性、雄性、雌性。
11.指与生殖、性欲有关的。
《浙江学刊》1989年第1期:“他反对一切对妇女的性奴役、性迫害、性玩弄,反对一切愚昧的性观念和残酷的性道德,呼吁以尊重妇女为原则的性解放。”如:性器官、性行为。
12.佛教语。指事物的本质。与“相”相对。
《大智度论·释初品中十八空》:“性言其体,相言可识……如火,热是其性,烟是其相。”
阅读:294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