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鄉

简体乡字的笔画:3画;繁體鄉字筆畫:11畫。

(乡,乡)

I

xiāng

ㄒ〡ㄤ

〔《广韵》许良切,平阳,晓。〕

1.基层行政区划名。后指县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。(1)周制,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。

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令五家为比,使之相保;五比为闾,使之相受;四闾为族,使之相葬;五族为党,使之相救;五党为州,使之相賙;五州为乡,使之相宾。”

郑玄注:“乡万二千五百家。”

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故夫知效一官,行比一乡,德合一君,而徵一国者,其自视也亦若此矣。”

成玄英疏:“乡是万二千五百家也。”

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,四里为族,五族为党,五党为州,五州为乡。乡,万二千五百户也。”(2)春秋齐制,郊内二千家为一乡。

《国语·齐语》:“五家为轨,轨为之长;十轨为里,里有司;四里为连,连为之长;十连为乡,乡有良人焉。”又:“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。”

韦昭注:“二千家为一乡。”又郊外三千家为一乡。

《国语·齐语》:“制鄙:三十家为邑,邑有司;十邑为卒,卒有卒帅;十卒为乡,乡有乡帅。”

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制五家为轨,轨有长;六轨为邑,邑有司;十邑为率,率有长;十率为乡,乡有良人。”
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管子四》:“率,当依《齐语》作卒。”(3)春秋战国楚制,二千家为一乡。

《鶡冠子·王鈇》:“五家为伍,伍为之长;十伍为里,里置有司;四里为扁(甸),扁(甸)为之长;十扁(甸)为乡,乡置师。”(4)汉制,万户为乡。

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大率十里一亭,亭有长;十亭一乡,乡有三老、有秩、啬夫、游徼。”(5)唐宋迄今县级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。

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上》:“百户为里,五里为乡。”

《宋史·袁燮传》:“合保为都,合都为乡,合乡为县。”

清谭嗣同《改并浏阳城乡各书院公启》:“浏阳书院凡六,城内曰南台;东乡曰狮山;曰洞溪;西乡曰浏西;南乡曰文华;北乡曰文光。”

方之《乡长买笔》四:“清早,周红贞就跑到乡里来了。”

2.区域;地方。

《诗·小雅·采芑》:“于彼新田,于彼中乡。”

毛传:“乡,所也。”

《孔子家语·辩乐》:“夫南者生育之乡,北者杀伐之城。”

明许承钦《苍峡》诗:“玉花不肯结,散与波臣乡。”

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题叙:“‘行吧?’代笔人问。‘行。’王氏用外乡口音低低答应。”

3.泛指城市以外的农村地区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九回:“穷乡僻壤有这样读书君子,却被守财奴如此凌虐,足令人怒髮冲冠。”

葛洛《卫生组长》:“韩医生下乡来就是为老百姓治病的么?”参见“乡城”。

4.指某种境界;情况。

唐聂夷中《饮酒乐》诗:“安得阮步兵,同入醉乡游。”

宋李清照《〈金石录〉跋》:“余性偶强记,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,指堆积史书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,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,中即举杯大笑,至茶倾覆怀中;反不得饮而起:甘心老是乡矣。”

《二刻拍桉惊奇》卷二二:“公子银子到手,手段阔惯了的,那里够他用的?况且一向处在不足之乡……没有几时,手里又空。”如:梦乡;温柔乡。

5.家乡。

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君子之学也博,其行也乡。”

孔颖达疏:“乡,所居之乡。”

汉王逸《七谏·自悲》:“过故乡而一顾兮,泣歔欷而霑襟。”

前蜀李珣《南乡子》词:“思乡处,潮退水平春色暮。”

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五:“予乡密县西山中,多香鼠。”

鲁迅《书信集·致曹靖华》:“霁野回国了,昨天见过,但他说也许要回乡一次。”

6.辈类。

《礼记·缁衣》:“故君子之朋友有乡,其恶有方。”

郑玄注:“乡、方,喻辈类也。”

孔颖达疏:“言君子所亲朋友及所恶之人皆有辈类,言君子善者则为朋友也。”

7.指身体上的穴位。
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定其血气,各守其乡。”

王冰注:“乡,位,本经之气位。”

8.古官名。乡大夫的略称。

《国语·齐语》:“参国起桉,以为三官,臣立三宰,工立三族,市立三乡,泽立三虞,山立三衡。”
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国语上》:“乡,亦官名,与宰、族、虞、衡同例。”

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:“记:乡朝服而谋宾介,皆使能不宿戒。”

郑玄注:“乡,乡人,谓乡大夫也。”

贾公彦疏:“以乡大夫为主人,故知乡大夫。”

9.乡饮酒礼的略称。

《礼记·王制》:“耆老皆朝于庠,元日习射上功,习乡上齿。”

郑玄注:“乡,谓饮酒也。”

《荀子·乐论》:“吾观于乡,而知王道之易易也。”

王先谦集解引卢文弨曰:“桉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,此为孔子之言,句首‘孔子曰’三字,似当有。”

10.通“芗(香)”。

II

xiàng

ㄒ〡ㄤˋ

〔《集韵》许亮切,去漾,晓。〕

通“向”。

1.窗户。

《仪礼·士虞礼》:“祝从,启牖乡如初。”

郑玄注:“乡,牖一名也。”

贾公彦疏:“云乡牖一名也者,桉《诗》云‘塞乡墐户’,注云:‘乡,北出牖也。’与此注不同者,语异义同。北牖名乡,乡亦是牖,故云牖一名也。”按,今本《诗·邠风·七月》作“塞向墐户”,毛传:“向,北出牖也。”

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复庙,重檐,刮楹,达乡。”

郑玄注:“乡,牖属,谓夹户窗也,每室八窗为四达。”

2.方向;方位。

《荀子·成相》:“武王怒,师牧野,纣卒易乡启乃下。”

杨倞注:“易乡,回面也,谓前徒倒戈攻于后。

启,微子名。下,降也。乡,读为向。”

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夫矢来有乡,则积铁以备一乡;矢来无乡,则为铁室以尽备之。”旧注:“乡,方也,有来从之方。”

陈奇猷集释:“乡即古向字,今作向。”

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规天矩地,授时顺乡。”

薛综注:“乡,方也。”

3.面向,朝着。

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秦伯素服效次,乡师而哭。”
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乡则不若,偝则谩之。”

杨倞注:“乡读为向。”

王先谦集解:“向则不顺,背又谩之,故必穷。”

《汉书·张良传》:“雒阳东有成皋,西有殽黾,背河乡雒,其固亦足恃。”

颜师古注:“乡读曰向。”

4.去,前往。

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。”

宋陆游《太息》诗:“白头乡万里,堕此虎豹宅。”

元《奉酬段御史登岳阳楼之作》诗:“中宵秣马不遑暇,君又北乡予南征。”

5.趋向。
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先王之于民也,懋正其德而厚其性,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,明利害之乡,以文修之。”

韦昭注:“示之以好恶也。乡,方也。”

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积于柔则刚,积于弱则强,观其所积,以知祸福之乡。”

高诱注:“乡,方也。”

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间者,民弥惰怠,乡本者少,趋末者众,将何以矫之?”颜师古注:“乡读曰向。”

6.向往;景仰。

《礼记·祭义》:“飨者,乡也,乡之然后能飨焉。”

郑玄注:“言中心乡之,乃能使其祭见飨也。”

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乃今上即位,赵绾、王臧之属明儒学,而上亦乡之,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。”

宋王明清《挥麈前录》卷一:“太宗乡儒学,下诏搜访民间,以开元四部为目。”

7.偏向,偏爱。

《管子·形势》:“风雨无乡,故怨怒不及。”

郭沫若等集校引何如璋曰:“言风雨之施,无所偏向,故非小民怨怒之所及,喻人主行政无私也。”

8.从前,原先。
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成王乡无天下,今有天下,非夺也。”

汉刘向《列女传·邹孟轲母》:“乡见子有忧色,曰:‘不也。’今拥楹而叹,何也?”

《宋史·范仲淹传》:“臣乡论盖国家事,于夷简无憾也。”

9.面临,将要。参见“乡迩”、“乡晨”。

10.介词。表示动作的方向、对象等。

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祠神人于交门宫,若有乡坐拜者。”

颜师古注:“如有神之景象向祠坐而拜也。

《汉注》云神并见,且白且黑,且大且小,乡坐三拜。乡读曰向。”

清沉大成《学福斋杂着·西洋测时仪记》:“次察酉卯间,有铁笋引乡仪心。”

11.连词。表示假设。相当于“如果”、“假使”。

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下》:“乡亡桓公,星遂至地,中国其良绝矣。”

颜师古注:“乡读曰向。”

III

xi·ng

ㄒ〡ㄤˇ

〔《正字通》音享〕

1.通“飨(享)”。享用。

《墨子·耕柱》:“鼎成四足而方,不炊而自烹,不举而自臧,不迁而自行,以祭于昆吾之虚,上乡。”

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:“上乡,疑同尚飨。”

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夫以朕之不德,而专乡独美其福,百姓不与焉,是重吾不德也。”

王先谦补注引周寿昌曰:“乡,音享。

《祭义》:‘飨者,乡也。’”按,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作“享”。

2.通“响”。

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夫善恶之相从,如景乡之应形声也。”

颜师古注:“乡,读曰响。”

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政失于此,则变见于彼,犹景之象形,乡之应声。”

阅读:1250

●〖汉字〗鄉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鄉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鄋

⇛后一个汉字:鄈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