覺
简体觉字的笔画:9画;繁體覺字筆畫:20畫。
(觉,觉)
I
jué
ㄐㄩㄝˊ
〔《广韵》古岳切,入觉,见。〕
1.领悟;明白。
《公羊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有珍怪之食,盱必先取足焉。
夏父曰:‘以来,人未足,而盱有馀。’叔术觉焉。”
何休注:“觉,悟也。”
汉班固《白虎通·辟雍》:“学之为言觉也,悟所不知也。”
唐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始迷不知,今乃大觉,羞前之为。”
2.启发,使人觉悟。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,非予觉之而谁也!”宋叶适《题陈寿老论孟纪蒙》:“岂敬其师之所以觉我,而谦于我之所以觉人欤?”
3.感知,意识到。
《书·说命下》:“念终始典于学,厥德脩罔觉。”
孔颖达疏:“常在于学,则其德之脩渐渐进益,无能自觉其进,言曰,有所益不能自知也。”
晋葛洪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闻雷霆而觉布鼓之陋,见巨鲸而知寸介之细。”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饮噉醉饱,便卧簷下,稍醒而觉体痒,爬搔隐疹,因尔成癞。”
唐卢纶《晚次鄂州》诗:“估客昼眠知浪静,舟人夜语觉潮生。”
叶圣陶《隔膜·小病》:“我抚伊的额,只觉触手的热。”
4.察知;发觉。
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不逆诈,不亿不信,抑亦先觉者,是贤乎?”
《东观汉记·和熹邓皇后传》:“太后察视觉之,即呼还问状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天禧二年》:“辽主诏:‘内外官因事受赇,事觉而称子孙僕从者,禁之。’”
5.表明。
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王于是手赐之彤弓一,彤矢百,玈弓矢千,以觉报宴。”
杜预注:“觉,明也。谓诸侯有四夷之功,王赐之弓矢,又为歌《彤弓》,以明报功宴乐。”一说,通“校”。
杨伯峻注引冯登府《十三经诂答问》:“觉与校古相假,‘以觉报宴’,谓校诸侯之功报之以宴乐。”
6.贤智者之称。
《尚书大传》卷二:“觉兮较兮,吾大命格兮。”
郑玄注:“觉兮,谓先知者。”
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藏理于终古,而未寤于前觉也。”
明何景明《冯宗武墓志铭》:“尔生既促,孰俾才觉?既才既觉,孰俾天伐?”
7.通“梏”。正直;高大。
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有觉德行。”
马瑞辰通释:“觉即梏的假借。”
《礼记·缁衣》引《诗》作“有梏德行。”
郑玄注:“梏,直也,大也。”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夫子觉者也。”
杜预注:“较然正直。”
8.星名。
II
jiào
ㄐ〡ㄠˋ
〔《广韵》古孝切,去效,见。〕
1.睡醒;清醒。
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:“尚寐无觉。”
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俄然觉,则蘧蘧然周也。”
清顾炎武《与人书》七:“梦中之心,觉时之心也。”
2.指睡眠。
宋黄公绍《施经斋会戒约榜》:“一觉黄粱之梦,百年大槐之宫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士隐送雨村去后,回房一觉,直至红日三竿方醒。”
张天翼《移行·欢迎会》:“他昨晚在他妹丈家打了一夜牌,觉老是睡不够。”
3.通“较”。比较;相差。
《孟子·离娄下》“则贤不肖之相去,其间不能以寸”汉赵岐注:“如此贤不肖相觉,何能分寸。”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捷悟》:“魏武亦记之,与脩同,乃歎曰:‘我才不及卿,乃觉三十里。’”余嘉锡笺疏:“‘乃觉’,《山谷外集》注十五引‘觉’作‘较’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七二回:“茶博士道:‘不可高声,耳目觉近。’”
4.通“较”。治疗;痊愈。多见于元人曲语。
元狄君厚《介之推》第三摺:“我每日割着身上肉,推做山林内拾得野物肉,与太子觉饿。”
元尚仲贤《三夺槊》第二摺:“近新来病体儿直然觉,我自喑约也枉了医疗。”参阅张相《诗词曲语辞汇释》卷二“较”字条及王鉠《诗词曲语辞例释》“觉”字例。
阅读:312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