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辟

辟字的笔画:13画;

(参见闢)

I

ㄆ〡ˋ

〔《广韵》芳辟切,入昔,滂。〕

〔《广韵》房益切,入昔,并。〕

1.法,法度。

《诗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如何昊天,辟言不信。”

毛传:“辟,法也。”

《管子·宙合》:“故谕教者取辟焉。”

尹知章注:“辟,法也,取为规矩也。”

《尚书大传》卷四:“宫室中度,衣服中制,牺牲中辟,杀者中死,割者中理。”

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诸侯有不睦者,甫侯言于王,作脩刑辟。”

2.特指刑法。

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:“夏有乱政而作《禹刑》,商有乱政而作《汤刑》,周有乱政而作《九刑》。三辟之兴,皆叔世也。”

杜预注:“言刑书不起于始盛之世。”

汉桓宽《盐铁论·周秦》:“故立法制辟,若临百仞之壑,握火蹈刃,则民畏忌而无敢犯禁矣。”

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十四:“天下有重典而不为酷者,惩一儆百,辟以止辟是也。”

3.罪;罪过。
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冬,怀公执狐突曰:‘子来则免。’对曰:‘子之能仕,父教之忠,古之制也。策名委质,贰乃辟也。’”杜预注:“辟,罪也。”
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阴阳分布,震雷出滞。土不备垦,辟在司寇。”

韦昭注:“辟,罪也。”

唐柳宗元《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》:“圣人有制度,有法令,过则为辟。”

清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图赖》:“卖尸者比照开棺拟之重辟,则庶知所警矣。”

4.刑罚。

《书·吕刑》:“墨辟疑,赦,其罚百锾。”

孔传:“墨刑疑,则赦。”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先王之命,唯罪所在,各致其辟。”

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贵宠之臣,众所属抑,其有愆尤,上下知之。裒美讥恶,有心皆同,故怨讟溢乎四海,神明降其祸辟也。”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庆曆四年》:“按察将命者,悉为苛刻,构织罪端,奏鞫纵横,以重多辟。”

5.特指处死刑。

宋范仲淹《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》:“盖杀人者一,馀四人,掩其骸尔,安可尽辟乎。”

6.治理。

《书·金縢》:“我之弗辟,我无以告我先王。”

陆德明释文:“辟,治也。”

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,制事典,正法罪,辟狱刑,董逋逃,由质要,治旧洿,本秩礼,续常职,出滞淹。”

杜预注:“辟,犹理也。”

7.取法;效法。

《逸周书·祭公》:“天子自三公上下辟于文武,文武之子孙大开方封于下土。”

8.开;打开。

《仪礼·士丧礼》:“主人即位,辟门。”

郑玄注:“辟,开也。凡庙门有事则开,无事则闭。”

《国语·晋语五》:“﹝灵公﹞使鉏麑贼之,晨往,则寝门辟矣。”
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山魈》:“注念间,风声渐近居庐,俄而房门辟矣。”

9.开垦;拓荒。

《管子·五行》:“春辟勿时,苗足本。”

尹知章注:“春当耕闢,无得不及时也。”
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辟田野,实仓廪,便备用。”

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垦草入邑,辟地殖穀。”

宋王安石《风俗》:“田亩辟,则民无饥矣。”

10.开拓;开闢。

《诗·大雅·召旻》:“昔先王受命,有如召公,日辟国百里,今也日蹙国百里。”

毛传:“辟,开。”

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江汉之浒,王命召虎:式辟四方,彻我疆土。”

郑玄笺:“王于江汉之水上命召公,使以王法征伐开辟四方,治我疆界于天下。”

11.周围。

《灵柩经·肠胃》:“广肠传嵴以受迴肠,左环叶嵴上下,辟大八寸,径二寸。”

12.守御。参见“辟宫”。

13.乍进乍退貌。参见“辟旋”、“盘辟”。

14.批驳;驳斥。

宋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辟邪说,难任人,不为拒谏。”

严复《辟韩》:“韩子一概辞而辟之,则不思之过耳。”

鲁迅《二心集·关于〈唐三藏取经诗话〉的版本》:“我先前作《中国小说史略》时,曾疑此书为元椠,甚招收藏者德富苏峰先生的不满,着论辟谬,我也略加答辨,后来收在杂感集中。”

15.透彻。参见“精辟”。

16.鄙视。

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:“鲁弱晋而远吴,冯恃其众,而背君之盟,辟君之执事,以陵我小国。”

杜预注:“辟,陋也。”

17.幽僻;偏僻。

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”

朱熹集注:“辟,幽也。芷亦香草,生于幽僻之处。”

《汉书·西域传上·婼羌》:“﹝婼羌国﹞去阳关千八百里,去长安六千三百里,辟在西南,不当孔道。”

《汉书·萧何传》:“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,为家不治垣屋。”

颜师古注:“辟读如僻,僻,隐也。”

18.邪僻。

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命市纳贾,以观民之所好恶,志淫好辟。”

郑玄注:“民之志淫邪,则其所好者不正。”

《管子·乘马》:“民之生也,辟则愚,闭则类。”
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管子一》:“言民之性,入乎邪辟则愚,由乎中正则善也。”

19.边,侧。

《左传·庄公二十一年》:“郑伯享王于阙西辟,乐备。”

孔颖达疏:“辟,是旁侧之语也。”

20.偏斜;倾斜。

三国魏曹操《军令》:“始出营,竖矛戟,舒幡旗,鸣鼓。行三里,辟矛戟,结幡旗,止鼓。”参见“辟咡”。

21.偏执;偏激。

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柴也愚,参也鲁,师也辟,由也喭。”

杨伯竣注引黄式三《论语后桉》:“辟读若《左传》‘阙西辟’之辟,偏也。以其志过高而流于一偏也。”

清魏源《再书〈宋名臣言行录〉后》:“太原阎百诗曰:‘近日文人议论之愎之辟,未有甚于杨用修者也。

用修最不喜朱子,以不喜朱故,遂并濂、洛、关、涑诸儒摈勿道;以不喜朱故,遂并宋一代文章、事业、议论摈勿道。’”

22.有偏向,偏面。

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所谓齐其家在脩其身者:人之其所新爱而辟焉,之其所贱恶而辟焉,之其所畏敬而辟焉,之其所哀矜而辟焉,之其所敖惰而辟焉。故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者,天下鲜矣!”

23.细小。

24.不符,有差错。参见“辟名”。

25.工作的程限。

《周礼·地官·乡师》:“以攷司空之辟,以逆其役事。”

郑玄注:“辟,功作章程;逆犹钩考也。”

贾公彦疏:“辟谓功程,司空主役作,故将此役要以钩考司空之功程……功作之事,日日录其程限,谓之章程。”

陆德明释文:“辟,婢亦反。”

林尹今注:“凡工事必有一定之计划与进度,此谓按其实际进度而钩考其役事也。”

26.对庸贱者或商人的鄙称。

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释言》:“《方言》:‘凡骂庸贱或谓之辟。辟,商人丑称也。’今川东谓丑而庸贱者为辟。”

27.通“擗”。拍胸;捶胸。

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:“静言思之,寤辟有摽。”

毛传:“辟,拊心也。”

高亨注:“辟,读为‘擗’。”

清顾炎武《文林郎贵州道监察御史王君墓志铭》:“每寤辟长歎,遂以得疾。”参见“辟踊”。

28.通“譬”。譬喻。

《楚辞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乘骐骥而驰骋兮,无辔衔而自载。乘氾泭以下流兮,无舟楫而自备。背法度而心治兮,辟与此其无异。”

洪兴祖补注:“辟,喻也。与譬同。”

《明史·忠义传三·张铨》:“辟之一身,辽东,肩背也;天下,腹心也。”

29.通“譬”。通晓。

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,以中国为一人者,非意之者,必知其情,辟于其义,明于其利,达于其患,然后能为之。”

30.通“譬”。

墨子提出的逻辑推理的方法之一。谓举旁例以喻所说的论题。

《墨子·小取》:“辟也者,举也物而以明之也。”

31.通“繴”。一种捕鸟兽的工具。

《楚辞·九章·惜诵》:“设张辟以娱君兮,愿侧身而无所。”
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馀编·楚辞》:“辟,疑与‘繴’同。”参见“辟陷”。

32.通“霹”。参见“辟历”。

33.同“闢”。

II

ㄅ〡ˋ

〔《广韵》必益切,入昔,帮。〕

1.天子;君主。

《书·洪范》:“惟辟作福,惟辟作威,惟辟玉食。臣无作福,作威,玉食。”

《诗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:“丰水东注,维禹之绩;四方攸同,皇王维辟。”

郑玄笺:“辟,君也。”

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仲尼不遇,故论六经以俟来辟,耻一物之不知,有事之无范。”

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下》:“末代已来,明辟盖寡,靡不矜黄屋之尊,虑白驹之过,并多拘忌,有慕遐年。”

2.指就君王之位。参见“辟位”。

3.诸侯。

《书·周官》:“六服群辟,罔不承德。”

孔传:“六服诸侯,奉承周德。”

《诗·大雅·假乐》:“百辟卿士,媚于天子。”

郑玄笺:“百辟,畿内诸侯也。”

4.泛指臣下,职官。

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正殿路寝,用朝群辟。”

宋王庭珪《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》诗:“百辟动容观奏牍,几人回首愧朝班。”

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内阁三·貂帽腰舆》:“宰相为百辟师表。”

5.彰明;显明。

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辟尔为德,俾臧俾嘉。”

马瑞辰通释:“‘辟尔为德’犹云‘明尔德’也。”

《礼记·祭统》:“对扬以辟之。”

郑玄注:“对,遂也;辟,明也。言遂扬君命以明我先祖之德也。”

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惟天轨之不辟兮,何纯絜而离纷!”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汉书十三》:“天轨犹天道也。辟,明也。言天道不明,故使纯絜之人遭此难也。”

6.徵召;荐举。

《管子·轻重乙》:“滕鲁之粟釜百,则使吾国之粟釜千;滕鲁之粟四流而归我,若下深谷者,非岁凶而民饥也。辟之以号令,引之以徐疾,施平其归我若流水。”

马非百新诠引安井衡曰:“辟,召也。”

《汉书·鲍宣传》:“大司马卫将军王商辟宣,荐为议郎,后以病去。”

《旧唐书·韦思谦传》:“古者取人,必先採乡曲之誉,然后辟于州郡;州郡有声,然后辟于五府;才着五府,然后昇之天朝。”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孝宗淳熙三年》:“初,汤邦彦敢为大言,虞允文深器之。

允文出为四川宣抚也,辟邦彦以行。”

清冯桂芬《庄年丈七十寿序》:“唐时方镇得自辟幕职。”

7.绩麻。参见“辟纑”。

8.聚集。

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夫悍药入中,则邪气辟矣,而宛气愈深。”

司马贞索隐:“辟音必亦反,犹聚也。”参见“辟萃”。

9.除去;消除。

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启之辟之,其柽其椐。”

朱熹集传:“启、辟,芟除也。”

《墨子·尚贤上》:“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,有能则举之,无能则下之,举公义,辟私怨,此若言之谓也。”

《楚辞·远游》:“风伯为余先驱兮,氛埃辟而清凉。”

王逸注:“扫除之也。”

汉陆贾《新语·慎微》:“除天下之患,辟残贼之类。”

10.特指驱除。

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:“桓公郊迎客,夜开门,辟任车。”

陈奇猷校释引杨树达曰:“‘辟’与《孟子》‘行辟人可也’之‘辟’同。

《小尔雅·广言》云:‘辟,除也。’”

11.退避;躲避。

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师直为壮,曲为老。岂在久乎?微楚之惠不及此,退三舍辟之,所以报也。”
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古者不为臣不见。

段干木踰垣而辟之,池柳闭门而不纳,是皆已甚;迫,斯可以见矣。”

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九:“六月,进围贼陈家坝,贼倾巢死斗,不辟铳砲。”

12.避免;防止。

《墨子·辞过》:“室高足以辟润湿,边足以圉风寒。”

《隶释·汉楚相孙叔敖碑》:“辟患害于无刑。”

13.避忌。

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唯父母之丧,不辟涕泣而见之。”

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郊祀》:“郊不辟丧,丧尚不辟,况他物。”

14.通“躄”。瘸腿。

《荀子·正论》:“王梁、造父者,天下之善驭者也,不能以辟马毁舆致远。”

杨倞注:“辟,与‘躄’同。”

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畏马之辟也不敢骑,惧车之覆也不敢乘,是以虚祸距公利也。”

15.通“椑”。内棺,贴身之棺。

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:“若其有罪,绞缢以戮,桐棺三寸,不设属辟,素车朴马,无入于兆,下卿之罚也。”

陆德明释文:“属,次大棺也……辟,亲身棺也。”

16.通“壁”。墙壁。

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小暑之日,温风至,又五日,蟋蟀居辟。”

朱右曾校释:“蟋蟀生土中,有翼而未能飞,但居壁上。辟、壁同。”参见“辟带”。

17.通“壁”。壁垒。

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齐侯以为有礼。既而问之,辟司徒之妻也。”

杜预注:“辟司徒,主垒壁者。”

18.通“臂”。手臂。

唐贾岛《送殷侍御赴同州》诗:“犹来交辟士,事别偃林扃。”

19.通“臂”。臂状物。

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城上二步一渠,渠立程,丈三尺,冠长十丈,辟长六尺。”

孙诒让间诂:“辟,《备穴篇》正作臂,今移前。冠,盖渠之首。臂,其横出之木也。”

20.通“襞”。襞积。衣服上的褶子。参见“襞积”。

21.通“襞”。重複;反覆多次。

三国魏曹丕《建安诸序》:“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,长四尺三寸,选兹良金,令彼国工,精而鍊之,至于百辟。”

《文选·张协〈七命〉》:“楚之阳剑,欧冶所营……销踰羊头,镤越锻成。乃鍊乃铄,万辟千灌。”

李善注:“辟,谓迭之。”

22.通“襞”。摺迭。
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杂说》:“以竿挂油衣,勿辟藏。”

石声汉注:“辟字……即摺迭的意思。”

23.通“襞”。闭合。

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心困焉而不能知,口辟焉而不能言。”

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:“辟,卷不开。”

24.通“嬖”。逢迎,邀宠。

《书·冏命》:“慎简及僚,无以巧言令色,便辟侧媚。”

蔡沉集传:“辟者,避人之所恶。”

25.通“璧”。参见“辟雍”、“辟廱”。

26.通“弼”。辅佐。参见“辟拂”。

27.通“卑”。参见“辟耳”。

III

ㄇ〡ˇ

〔《集韵》母婢切,上纸,明。〕

通“弭”。

停止;平息。

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祭有祈焉,有报焉,有由辟焉。”

郑玄注:“辟读为弭,谓弭灾兵、远罪疾也。”

IV

ㄅㄛˋ

〔《集韵》博厄切,入麦,帮。〕

通“擘”。

1.(用刀、剪等)分开。

《礼记·丧服大记》:“绞一幅为三,不辟。”

孔颖达疏:“辟,擘也……古字假借,读辟为‘擘’也。”

2.分别;区别。

《晏子春秋·问下二》:“昔吾先君桓公,善饮酒穷乐,食味方丈,好色无别辟,若此,何以能率诸侯以朝天子乎?”于省吾《双剑誃诸子新证·晏子春秋二》:“好色无别辟,即好色无分别之义。”

V

ㄆ〡ˊ

〔《集韵》宾弥切,平支,并。〕

通“纰”。

织物边缘的装饰。

《礼记·玉藻》:“而素带,终辟。”

郑玄注:“辟读如裨冕之裨,裨谓以缯采饰其侧。”

阅读:5469

标签: 杨树 植物

●〖汉字〗辟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辟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辣

⇛后一个汉字:辜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